中欧建交50周年北京峰会次日,《费加罗报》和《回声报》都刊登文章,介绍此次峰会的总体情况,分析令中欧难以改善关系的主要症结。天主教报刊《十字架报》则刊登台北特约记者的文章,介绍将在26日启动的台湾大罢免投票,分析这次运动背后的中国影响力问题。此外,《费加罗报》也刊登文章,介绍中国北极战略推进遭遇的困难。川普政府的加征关税措施启动日期临近,25日上市的法国全国性大报也都从不同角度,梳理当前美欧谈判的进展和美日谈判成果引发的关注。泰柬边境再发武装冲突也是各报在国际版特别关注的话题。 中欧北京峰会虽然签署了一项关于气候议题的共同声明,并就改善稀土进出口的新机制达成一项共识,但财经报刊《回声报》还是认为,这次峰会变成了一次聋子对话,在紧张关系中开始,也在紧张关系中落幕。文章写道,欧盟就中俄关系向北京发出了严肃警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与普京政权的互动将是左右未来中欧关系的要素。而从新华社的报道来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表示,“当前欧洲面临的挑战不是来自中国”。无论是在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还是在中国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问题上,中方都没有立即对欧盟的关切做出回应。 《回声报》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中国产能过剩对欧洲产业的冲击,将这种局面称作是威胁古老欧洲大陆的“第二次冲击”。文章分析欧盟对华贸易的双重困境指出,一方面,欧洲企业对中国的出口越来越少。其中虽然有中国消费低迷的因素,但北京当局也有意让国产产品取代进口产品。花旗银行经济分析师近期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尽管川普威胁要对欧盟产品加征30%关税,但欧盟当前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另一方面,欧洲正越来越多地从中国进口产品。法国智库蒙田研究院一名欧洲议题专家向该报表示,在产能过剩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合作意愿。欧盟不得不采取保护措施。文章引述《纽约时报》7月中旬刊登的一篇两名美国经济学者撰写的文章指出,自本世纪之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第一次冲击之后,正在到来的第二次冲击比第一次更为猛烈,因为在许多西方过去领先的科技领域,中国如今占据领先地位。欧盟因此身处这次新的中国冲击的核心地带,其工业链受到威胁。美国的保护主义使得中国的倾销行为更多地转向第三市场。人民币惯常性对欧元贬值更加重这种趋势。种种因素使得中国飓风对欧洲大陆的伤害还远未停止。 《费加罗报》关于中欧峰会的报道认为,中国的重点是与美国谈判,而且如今公开显示更重视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联盟,而不是寻求与欧盟贸易和睦。习近平对来宾笑脸相迎,但没有忘记教训来宾,使得欧洲在战略上,面对俄罗斯更显得孤立。中共政权一方面以关键金属出口为武器,在贸易战中逼川普让步,另一方面呼吁身处死胡同的欧洲合作,但在欧盟关切的议题上不做任何让步,尤其是中国对俄罗斯战争努力的间接支持以及中欧贸易摩擦。即使是双方鲜有矛盾的关于气候议题的幕后谈判也困难重重。在文章作者看来,北京的当务之急是稳固与美国当前达成的贸易战休战,瞄准习近平与川普的首次峰会。在习近平的“新时代”,地缘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与“老朋友”普京的伙伴关系是中国在与美国长期对弈中取胜的不可或缺的支柱。中国外长王毅7月2日与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会谈时,就中俄关系的公开表白,显示北京当局已经不再有所顾忌,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公开场合标榜表面中立。文章认为,北京正心意决绝地背离西方。 法国报纸摘要RFI 《费加罗报》在另一篇文章中梳理中欧关系三大症结,一是对普京的支持,二是不公平竞争,三是贸易要挟。作者指出,中欧之间紧张关系并非始于今日,但川普重返白宫曾让双方考虑重修旧好,但这没能变成现实。欧洲在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和要立场坚定的决心之间左右为难。 台湾民间发起的议员大罢免运动26日启动。26名国民党立法委员能否保住席位即将见分晓。《十字架报》发自台北的报道从中看到了台湾社会民意的分裂。文章写道,来自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有些台湾人希望削减这些议员的权力,但另外有些人则支持这些议员。文章介绍指出,执政党推动台湾人身份认同,国民党虽然过去曾与中共针锋相对,但如今则主张与习近平政权对话。台湾社会越来越两极化,和谐共融逐渐变弱,这对政府的稳定不利,但对北京来说,则是求之不得。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26 04:46 AM , Processed in 0.0457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