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加拿大已经第5年了。 老公是去年才过来的,之前他是体制内的大学老师——一份稳定、体面、规律的工作。 辞职这一步,他走得很艰难。 来之前,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像一团乱麻:来了以后怎么办?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会不会后悔? 有人说,体制像一条温暖而稳定的轨道——一旦踏上,就会顺着它走下去。刚开始可能觉得束缚,久而久之却习惯了它的节奏和安全感,最后离开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这是老公在高校工作这么多年的活脱脱写照。 现在已经离不开这个体制,害怕出来了找不到饭碗。 说实话,我也是很佩服老公的勇气——人到中年离开“金饭碗”,从零开始,实属不易。 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那就只有披星戴月地往前赶,没有回头路。 初来乍到:慢节奏的冲击 刚来时,他对加拿大的慢节奏完全不适应。 办个证件,动辄要等好几个星期;打电话去问,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友好,却只是说:“还在办理中。” 在国内习惯了效率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无能为力的等待”。 等所有手续终于办齐了,他立刻进入“求职模式”。 联系新移民服务机构,修改简历、参加就业培训;哪儿有招聘会,他就往哪儿跑。 简历投遍——Indeed、LinkedIn、政府官网、联邦官网……最后全都石沉大海,杳无信息。 原因很现实:
缺了这两样,简历根本过不了第一轮。 再就是这里没什么产业,大部分都是服务业例如政府机构、教育机构、银行等 焦虑和碰壁 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让他精神状态急转直下,整晚整晚睡不着。不断的怀疑自己,难道真的是一无是处,没人要吗? 我安慰他:“别急,慢慢来,实在不行就去读书。” 有一次,他听说警察局招警,立刻去报名。 笔试过了,可体能测试没能通过——而且中间还被人骗了:有人卖所谓的“警察考试题库”,他说服自己花钱买来,认真看完,结果真正考试和题库完全不沾边。 后来他又听说海军招人,也去咨询了一番,却得知即使条件都符合,从安调到入职要等好几年,短期内指望不上。 暂时的工作 为了让他缓解压力,我建议去我们学校试试午餐管理员——每天3小时,其余时间还能继续找工作。 他觉得可以,就试了试。 刚开始,他每天都能准点到岗,负责午餐时间看管学生,维持教室秩序。虽然不算体面,却让他找回了一点“上班”的感觉。 干了几个月,他甚至开始和孩子们混熟了。可没多久,学校说午餐管理员太多,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他又一次“失业”。 岔路口的迷茫 兜兜转转,他意识到——不读书,不行。 可是学什么呢? 40多岁,既要面对体力逐渐不如年轻时,又要考虑学习新技能的时间成本。 蓝领活儿拼体力,白领岗位拼学历和本地经验——站在这个年纪的岔路口,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往哪走。 这一年,他除了做过几个月的午餐管理员,其他时间几乎都在找工作。 每每聊到这,他都半开玩笑地说: “加拿大啊,工作是没有的,好玩的多的是,每天就是穷开心。” 话是笑着说的,可背后的无奈,只有我们自己懂。 第二次投胎 说实话,这一年,对他来说不容易,对我们全家来说也不容易。 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就算是在慢慢探索中吧,一步步往前走。 40岁后的人生,在加拿大重新来过,就像一次“第二次投胎”——新的起点,总归是难的,但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写在最后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也有40岁后在异国重新开始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也许会让更多人不再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4 02:41 PM , Processed in 0.0462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