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脱贫不像脱发那么容易,发福倒是远比发财轻松。 年轻的时候,怎么吃都不胖;现在是——想想都能胖。 特别是肚子,像有了自己的主见,说大就大,谁劝都不听。 潇洒如我们,面对调侃,淡然自嘲:“水土不服,服的是年龄”; 只是偶尔午夜梦回,想起曾经轻盈的体态,低头就能看到腿脚的开阔视野,以及不用刻意维持的呼吸,也会忍不住含泪问天:不应该啊!区区 30 来岁就发大胖?还偏偏是最影响外形的肚子,发大大大胖? 别怀疑自己的感受—— 根据全国营养与健康监测的数据:30 岁之后,腰围开始一路上扬,50 岁以后冲到高点[1]。 另有横断面研究显示:全国成人中央肥胖(腹型肥胖)总体患病率为 29.9%,大概有 2.78 亿人有腹型肥胖(男 ≥90cm,女 ≥85cm)[2]。 有切身体会的朋友可能会自己琢磨:发胖这道题嘛,总归是个简单的加减法——吸收的热量>消耗的热量,简单来说就是“吃多了,动少了”的事情。 确实没错!但其实长胖这件事往深了追究,还真没那么简单,尤其是“中年发胖”,多年来,各种研究团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相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而就在今年 4 月,一项发表在《Science》[3]的针对小鼠的研究,又补上了一个新的拼图:一种专门在中年爆发的脂肪前体细胞亚群,CP-A。 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咱就先叫它——“中年热血造脂细胞”。 它到底有多热血呢? 众所周知,咱身体长胖的方式有两种: ● 一种是“脂肪膨胀”,原来的细胞越长越大,像气球吹起来; ● 一种是“脂肪增多”,造出一大堆新细胞,直接“人多势众”。 成年后的发胖一般都是第一种——脂肪细胞彭大,很少有新生的脂肪细胞。 而 CP-A 干的,恰恰就是第二种↓ 到了中年,在大部分干细胞都走下坡路的时候,它偏偏逆势而行,精神奕奕,趁势来了个后手,让中年胖老鼠们防不胜防↓ 更扎心的是—— 科学家在人类中年男性的脂肪组织里,也发现了“同款”细胞,甚至连控制它开工的信号路径都长得一模一样。 换句话说:基因可能给我们中年人类(特别是男性),也默默安排了一个“大肚子剧本”。 减过肥的朋友都知道,减肥已经很不容易了,减肚子更是难上加难。这难道就是命中注定让人胖罐子胖摔? 好在!遇到难处,生活总会给一个出口。 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案中,还真有一个最简单的,对于肚子特别有效。 有朋友肯定要反驳,“年龄上来了,基础代谢变慢了,怎么运动都是事倍功半”。 有必要明确的是,基础代谢的帽子早在 2021 年就被《Science》杂志用大人群实验摘掉了:人在 20~60 岁之间的基础代谢是没太大变化的,真正的基础代谢断崖,发生在 60 岁以后[4]。 对不起,如果你还不到 60 岁,大肚子的锅甩不到代谢身上。真正的问题,还是动少了! 尤其是对于大肚腩这个“老大难”,单靠饮食调节效果可能不那么明显,更有效的还是运动。 运动减肥,可不止是消耗热量,制造缺口这么简单。它更是能从源头调控你的身体,逆转长胖的趋势。 运动能激活脂肪和骨骼肌内的代谢通路。一方面刺激脂肪动员和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肪细胞储脂;另一方面促进肌肉线粒体增生和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瘦体重,从而在代谢层面持续抵抗体重上升。 图源:《F1狂飙飞车》 2024 年,《JAMA Network Open》[5]发表了一项汇总全球 116 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大型系统综述,找出了中年人靠运动减肚子的“临界线”👇🏻 150 分钟,只需每天 21 分钟,或周末突击 2.5 个小时(踢球、羽毛球、拳击,随你喜欢)。 坚持 8 周,就能看到显著的改善效果:体脂率下降 ≥2%,腰围缩小 ≥2 cm,效果甚至超过很多节食组。 别小看“2 厘米”,减过肥的人都知道它的含金量,代表着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圈啊! 这还不是运动的上限,只要你能多加把劲,那更是“动得越多,瘦得越狠”。 更优秀的是,腰围和内脏脂肪( VAT )会随运动时长(每周 50~300 分钟)线性下降,没观察到平台期! 也就是说,只要你动得够多、够规律、够强度,肚子真的会一圈圈瘦下去。 图源:《F1狂飙飞车》 运动瘦身,还会伴随抗衰这个附加好处。 脂肪细胞其实也是内分泌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炎症、代谢、衰老等各项大事。尤其是肚子的内脏脂肪,会调动免疫细胞、制造炎症环境,长期下来引发各种健康问题,还会加速衰老👇🏻 今年 7 月发表在《Nature》[7]的一项研究表明,减肥的好处远不止“瘦下来”。它能深度清理脂肪组织中的“僵尸细胞”,缓解炎症、恢复代谢活性,甚至让细胞“返老还童”。 从细胞层面看,减肥其实是一场组织级的“抗衰老干预”。 ✅ 中等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是关键; ✅ 每周至少 150 分钟,分散到 5 天,每天 30 分钟; ✅ 如果能早上进行(尤其是空腹或轻微进食后),更利于动员脂肪燃烧。 👇这是来自文献总结的“减内脏脂肪”的有效处方: 那到底什么强度才算“中高”?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来了: ● 低强度:边走边唱都没压力,那就是太轻了; ● 中等强度:能说话但唱不了歌; ● 高强度:说话都喘,一句话要掰成两段讲。 💡 贴心提醒 跑跳动作注意要在瑜伽垫、木地板完成,避开水泥地,减少对膝盖的压力。 本身体重偏大的朋友,最好避免跑跳动作的项目,可以从快走,或各种水上运动开始。 人到中年,家庭、事业、养老、育儿……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总有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 运动,是一张健康处方,也是生活的一剂解药。 找个自己能坚持的、喜欢的运动,起来吧。每天给你和身体一段独属时间,只需几十分钟,甩掉身体上的臃肿,改变生活里的疲惫。 当汗水一滴滴落下,身体重新充满活力,生活仿佛也被注入了新的力量。 朋友们,动起来吧!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9 04:08 PM , Processed in 0.0599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