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人类的悲欢是不相通的——有人为退休攒不下钱焦虑,有人年入67万仍怕老了“弹尽粮绝”。 这不是凡尔赛,而是真实发生在加拿大的一对高龄夫妻身上。 富裕夫妻的“退休焦虑” 来自阿尔伯塔省的Jonathan(83岁)和Ellen(76岁)夫妻俩身体健康,预计能活到90多岁。他们坐拥有上百万资产,并建立了一个健康的、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每年可带来约67万加元的“收入”,看上去早已实现了“退休自由”,但他们依然感到焦虑: “我们每年花20万生活,资产却越取越少,会不会等不到90岁,钱就先花光了?” ![]() ![]() 图源:51记者拍摄 他们到底有多少钱? Jonathan的资产配置为60%债券、40%股票(包括另类投资)。Ellen则是55%股票、45%债券。 他们的投资组合包括:
总体投资资产约638万加元。此外,他们还拥有一套价值140万加元的房产。 每年从这些投资账户中提取的“收入”为:
合计67万加元。 听起来很“富有”,但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误区。 这67万≠纯收益 很多人会以为这67万是投资赚来的,其实不然。这笔钱并不完全是“赚的”,而是包括了从账户里提取的本金。 尤其是从RRIF中的提款。加拿大规定,到了一定年龄后,RRIF账户必须每年强制提取一定比例,年纪越大,比例越高。 Jonathan今年83岁,他的最低提取比例约为7.7%;Ellen今年76岁,最低提取比例约为5.9%。假设RRIF总额470万是两人平分的,即每人235万,那么两人每年至少被动取出约32万加元,不管市场赚不赚钱。 RRIF详细介绍: ![]() 实际回报率远低于期望 过去三年,他们投资的年均回报率并不理想:
而过去几年加拿大通胀普遍在3%~5%,也就是说:投资“跑不赢通胀”,资产却不断被动取出,本金正在慢慢缩水。 再加上他们每年支出大约20万加元,投资回报又跟不上提款节奏,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是不是应该只按最低标准从RRIF账户取钱,尽量保住本金?” 会计师:不如早点多取 Jonathan的会计师却建议反其道而行:“你们的RRIF账户里资金过多,不如早点多取一些,尽量在90岁时完全取空,这样做不仅能让你们处于最有利的税率区间,还能减轻未来遗产税。” 但Jonathan认为,他们不打算留很多遗产,现在省税意义不大。 专家怎么看? 温哥华理财顾问Graeme Egan给出了一些专业建议: 资产配置基本合理:
加速提取RRIF不是坏事:
不要只看“账面缩水”:
未来可预见计划:
这对退休夫妻的担忧,其实隐藏着很多退休规划者会遇到的问题。不管你是马上退休,还是刚刚开始打拼,早点规划,才能从容享受退休。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8-30 07:04 AM , Processed in 0.0442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