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智库报告认为,北京全面入侵台湾的可能性相当低,远低于许多政策圈与媒体所传播的想像。有评论指出,该报告也许低估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台海威胁介于过度恐惧和盲目乐观之间》,作者吴奕军介绍并评论了美国知名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近期发布的“重新思考威胁”(Rethinking the Threat)报告。 该报告认为,北京全面入侵台湾的可能性相当低,远低于许多政策圈与媒体所传播的想像。主要理由有三:侵台战争代价太高昂、中共领导阶层倾向非战手段、国际反共联盟国家合作的高度吓阻作用。 该报告指出,中共侵台战争的代价极为沉重。中国如果选择动武,肯定将面临国际经济制裁、全球供应链断裂、南海与台海大区域海域航运中断、涉险区域外资大量撤离、中国金融体系崩溃的危机,加上台湾与中国之间高度的经贸依存,实际上所谓的武统不仅只是双方的对外战争,也是经济自残。对中共而言当然不划算。 吴奕军认为,若如史汀生中心报告仅以“理性分析”面向来判断台海风险,恐怕过于乐观。习近平统治迄今十多年的中共政权,不仅是钻研战略谋算的政权,更是戮力维稳的全球最大独裁体制。这样的结构下,中共的“非理性决策”风险恐怕远高于民主自由国家所能想像与准备。 重要的是,吴奕军认为,中共存在对国际强烈反应的误判风险。虽然史汀生中心报告认为国际制裁与盟友干预能够有效吓阻中共,但是欧洲、日本、东亚诸国在危机爆发当下的联合抗共决心与行动力是否坚定?仍有很大犹疑空间。美国朝野与民意难免也存在相当程度的“战略模糊”以及“反战情绪”。北京倘若误判美国与盟友的介入程度,可能以为有机会可以“速战速决”,从而率尔出阵。 换言之,史汀生中心报告也许低估“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意即台湾真正的风险,不在于中共是否计算得出“武力侵台不划算”,而在于习近平是否会“明知不划算也要下赌注”,以及是不是有足够的动员能力。 9月3日,习近平、普京和金正恩并肩走向阅兵观礼台。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俄朝伊“轴心”想要什么》,作者Richard Fontaine指出,“九三”阅兵仪式上,在俄罗斯、伊朗和朝鲜领导人的簇拥下,习近平向世界释发出了信号:美国的领导地位已有可行的替代之选。中国与这些国家结盟,可以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对抗该体系的主要设计者——美国。 文章说,川普政府非常清楚这个轴心所带来的挑战。迄今为止,川普政府的解决方案是试图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假设通过这样做可以拉拢莫斯科,使其疏远其他支持者。以实现美俄关系改善的方式结束乌克兰战争,这似乎是设想的第一步。但再次尝试重启与俄罗斯的关系注定会失败——正如以往一样——而且只会让问题恶化。克里姆林宫绝不会放弃将华盛顿视为莫斯科实现目标的主要障碍这一立场,而且普京也不太可能相信,一个美国总统能从长远层面改变美国数十年来的对俄外交政策。 作者进一步指出,试图拉拢中国的努力可能同样是徒劳的。显然,政府通过做出地缘政治方面的让步——例如允许向中国销售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来达成与北京的贸易协议,这不太可能成功地离间这个轴心中最强大的成员,使其与其他成员分道扬镳。俄罗斯和中国很可能会欣然接受川普政府愿意做出的让步,并利用这些让步增强挑战美国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军机频繁出现在台湾周边空域。图为2025年1月,台湾空军战斗机在战备演习期间滑行待命。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15 05:30 PM , Processed in 0.0448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