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国内,银行卡也在自己身边,一夜之间却在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等地被盗刷数万元人民币。近日,一位华人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遭遇的一起离奇盗刷事件。有网友说,银行卡被盗刷,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要求银行出具交易明细和《受案回执》。如银行拒赔,可提起诉讼,准备相关材料并提交法院。坚持全额赔偿,法院通常会支持你的诉求。 ![]() 图源:51记者拍摄 该网友表示,自己一直随身携带的中国银行储蓄卡,既未丢失,密码也未从泄露,但却在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一带的7个城市、8家银行遭到疯狂盗刷。 盗刷发生在凌晨时段,短短数小时内,有人通过RBC、TD等多家银行的ATM机多次取款,盗刷总金额高达$8.2万元。 ![]() 由于网友的这张储蓄卡平时主要用来存放工资,几乎不用于日常消费,因此相关交易权限一直保持开启状态。也正因为如此,这次盗刷来得格外突然。 等到网友事后查看账单时,他才发现资金已被全部转走。 尽管他在第一时间挂失了银行卡,但整个过程中,所处的银行并未发出任何异常交易提示,也未采取拦截措施。 该网友无奈地说:“这是我多年来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钱,如今被一扫而空,直接让我破产。” 从流水记录来看,异常取现的地点分布在Mississauga、Burlington、North York、Richmond、Scarborough等城市,几乎涵盖大多伦多和大温地区。 ![]() 如此密集且高效的操作,让人怀疑背后可能存在专业团伙,掌握了极其隐秘的银行卡信息窃取手段。 目前,该网友已在当地报警并立案。 ![]() 他在社交平台公开质疑:银行作为一家大型金融机构,为何未能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银行卡始终由本人保管、密码也未曾泄露,却在境外被多次取现,这究竟是技术漏洞,还是监管缺失? 钱能被“远程”刷走?在评论区,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类似遭遇: 网友A表示经历几乎一样:“卡一直在身上,但却在澳大利亚和香港被盗刷了$10万元。” ![]() 网友B认为,现在很多盗刷案例并不是直接复制银行卡,而是通过Apple Pay形成虚拟卡,相当于利用NFC技术进行直接刷卡。 ![]() 网友C则给出了一些维权建议:既然已经报警,不如尽快开始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以及银行监管不力,然后找律师起诉。 如果能胜诉,就能追回赔偿。等拿到钱后,就立刻把资金取出并销户换银行。 同时,他建议除了换银行外,还可以考虑办理香港的中行、汇丰或众安的银行卡。因为境外银行在处理盗刷问题时,如果能证明客户没有责任,往往会直接换卡并全额赔付。 网友C还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汇丰蓝狮子信用卡也曾遇到盗刷,但一个月后就帮他把钱全额追回。 ![]() 网友D分析,这种情况很可能与密码泄露有关。从流水情况来看,盗刷并非一两天刷完,而是持续操作,如果没有开通短信提醒,很难第一时间发现。 他担心在这种情形下,银行未必会轻易赔付。 ![]() 从这些网友的留言里能看出来,大家的经历和看法虽然不同,但核心都指向一个问题:现在银行卡真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安全了。 现在盗刷手法更“高科技化”,不再局限于物理卡片丢失或复制,而是可能通过黑客渠道获取用户信息,再借助虚拟卡加NFC完成盗刷。这类手法隐蔽性强,也更难防范。 换句话说,即便银行卡一直在自己手上,只要信息被窃取,也可能在世界另一端被人刷走。 小红书网友@子豪陈发帖说:银行卡在手上,钱却被刷走?肯定可以追回。 ![]() ![]() ![]() 银行卡被盗刷,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要求银行出具交易明细和《受案回执》。如银行拒赔,可提起诉讼,准备相关材料并提交法院。坚持全额赔偿,法院通常会支持你的诉求。 小红书网友@刘刘大顺发帖:今日案例-银行卡被盗刷,银行需担责。 裁判要领: ![]() ![]()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16 07:12 PM , Processed in 0.0474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