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光明日报》的一篇《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在中国的历史与考古学界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一大批历史学者纷纷就这一石刻的篆刻字体、年代、文字内容以及当地自然环境发表了相关评论。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宣布“经审慎研究,认定该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众说纷纭中,大家最为关注的莫过于石刻对“昆仑”这一中国古代传奇圣山的地理定位,从先秦到明清,昆仑都堪称“神圣之巅”,它的存在曾被认为是传说中虚幻之处,也曾在从陕西到新疆之间的山川广域之中辗转腾挪。那么中国古代的“昆仑”究竟在何方? 关于昆仑的记载,最早起于先秦时代的典籍中,最初多被称为“昆仑之丘”或“昆仑之虚(墟)”,代指一片具有浓郁神话色彩的神秘领域,不仅有高耸入云、连绵巍峨的山群,更是有神兽守卫的“帝之下都”(天神在人间的都邑)。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尔雅》载:“河出昆仑虚,色白”“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伞!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27 10:05 PM , Processed in 0.0448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