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央行行长发警告:加拿大经济增加永久性下降,必须彻底改革 加拿大央行行长本周表示,美加贸易战爆发后,加拿大必须紧急进行结构性改革,以确保经济长期经济繁荣。 加拿大央行行长蒂芙·麦克勒姆(Tiff Macklem)本周在萨斯卡通商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加拿大的经济繁荣依赖于贸易正“受到冲击”。行长演讲说:“加拿大是一个贸易国。”他在讲话中指出,加拿大三分之一的收入依赖于出口。 “不幸的是,贸易正受到冲击。”他说道。行长说:“迄今为止,美国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比最初预期的要温和,这既是因为美国的关税没有最初担心的那么高,也是因为报复性关税所影响。” 但是,行长表示:“(关税战)的全面影响尚未显现。”麦克勒姆表示,由于美国的贸易行动,加拿大的经济增长轨迹已经永久性地下降,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来增加投资和生产力才能扭转这一局面。 “加拿大领导人,包括商界、政界和经济界的领导人,需要制定新的方针,”他说道。“我们15年前就应该做出这些改革,但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虽然货币政策可以支持经济适应新的美国贸易现实,但麦克莱姆表示,货币政策无法扭转关税造成的损害。上周,加拿大央行将政策利率下调至2.5%,这是自3月份以来,在经济疲软迹象显现的情况下首次下调。这些疲软迹象包括加拿大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出口暴跌近27%,以及8月份失业率高达7.1%。 麦克莱姆建议的一些有助于提振加拿大经济的措施。行长首先提到加拿大需要打破省际贸易壁垒。 “消除省际贸易壁垒的势头强劲。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全国范围内的营商成本,”麦克莱姆说道。他表示,这些壁垒包括相互承认许多职业的省级劳工资格认证,这些都是全国各地政治领导人正在讨论的措施之一,旨在消除内部贸易壁垒。 麦克莱姆还提出了基础设施投资。 “我将包括改善东西方交通连接,以扩大我们的内部市场,并将我们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还将包括增加港口容量,以减少我们对美国的依赖,”他说道。 麦克莱姆表示,加拿大有必要实现贸易关系多元化,部分原因是美国正在失去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000年,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如今,全球贸易网络主要由三个枢纽中心构成:中美欧。”他说道。 麦克莱姆鼓励加拿大吸取大衰退的教训。 “我们需要吸取过去的教训:2009年的经济衰退凸显了我们面对美国需求下降时的脆弱性,当时每个人都在谈论多元化,”麦克勒姆说。“但收效甚微。这次我们需要坚持到底。” 2000万人围观!加拿大地标建筑被烧成灰烬,真相竟是... 本周,一段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起火的虚假视频在Facebook上疯传。专家表示,这一事件再次表明,社交媒体平台为何需要明确标注人工智能(AI)生成的内容。有专家甚至表示,该视频的制作者应被逮捕并起诉,因其蓄意传播虚假信息,意图引发公众恐慌。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的媒体关系团队已明确表示,这座位于多伦多的标志性建筑并未发生火灾。然而,这段视频的观看次数已超过2000万次。这段于本周发布在Facebook Reels(短视频功能)上的24秒视频中,人们似乎在拍摄远处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塔上部区域(设有餐厅和观景台的楼层)正冒出一股灰色烟雾。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视频中有人问道。随后镜头视角切换,其他人从市中心的街道拍摄电视塔,此时“火势”愈发猛烈,能清晰看到火焰与黑烟,路上的司机则在按喇叭。视频最后一段画面为航拍视角,显示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的顶部“着火倒塌”,已成废墟状。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的媒体团队在周三发布的声明中称:“这段视频是深度伪造内容,完全虚构。并未发生任何火灾,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目前安全、稳固,且完全正常运营。”声明还提到:“遗憾的是,这并非首次有人利用AI生成内容或视觉特效,制作关于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的误导性画面。” 亨伯理工学院(Humber Polytechnic)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Francis Syms表示,在这个“虚假信息泛滥的时代”,如果人们不能立刻识破这类视频的虚假性,就可能因此受到伤害或陷入恐慌。Syms指出:“我认为我们需要做的是,确保这类视频在生成后,发布者必须为其标注‘AI生成’标签。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 加拿大广播公司已联系加拿大联邦人工智能部长办公室,寻求置评,但尚未得到回应。同时,加拿大广播公司也已联系Facebook,询问其是否考虑为平台内容添加此类标注。而Facebook的母公司、美国企业Meta则在其官网上表示:“当我们检测到符合行业标准的AI图像标识,或用户主动声明上传的是AI生成内容时,我们将开始为更多类型的视频、音频和图像内容添加‘AI信息’标签。” 多伦多大学Massey College高级研究员Jeffrey Dvorkin则表示,这段视频“虚假痕迹明显”,加拿大皇家骑警应依据《加拿大刑法典》第372条对制作者提起诉讼——该条款规定,蓄意传播虚假信息以造成他人伤害或恐慌的行为属违法行为。Dvorkin称,这样做既能震慑那些制作虚假视频传播虚假信息的人,也能释放明确信号:此类视频具有危害性,且制作行为本身极不负责。但多伦多警方表示,目前暂不打算对这段视频的制作展开调查。 这段虚假视频的发布者名为Adrian Gee,他在社交平台上自称“自2014年起专注创作热门内容”,并在其Facebook个人主页上表示,自己“目前正在传授未来趋势:AI生成艺术与内容”。加拿大广播公司已通过Facebook和Instagram联系Gee,寻求置评,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Costco全面下架一款热门产品! 加拿大官网突然清空! 多国停售+5折清仓 2025年的年末假期购物季马上就要来了,但如果你打算去Costco买Xbox产品,可能要失望了。就在不久前,微软刚刚宣布将在今年10月再次上调Xbox Series X和Series S的售价,引发了玩家们一片哗然。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又传来了更让人意外的消息:Costco已在多国悄悄停售Xbox主机、配件、游戏、礼品卡和相关产品,无论是线上官网还是线下门店,都已全面下架。 目前,加拿大Costco官网也已经搜不到Xbox主机,仅剩礼品卡。虽然还没官宣,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断货”,而是更像一种系统级的下架处理。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新西兰Costco线下门店,已经开启了对Xbox Series X 的“半价清仓”。 Costco全面停售Xbox的消息最早由媒体TheGamer报道,一位名叫kubev的网友发现,美国Costco官网已无法搜索到任何Xbox产品,搜索结果只会显示:“很抱歉,我们找不到相关结果”随后,有Reddit网友指出,早在上个月,他们就注意到Costco官网已经不再显示任何Xbox商品。截至目前,Costco并未公开回应此事,媒体也尚未获得官方回复。 不过,从时间点来看,Costco下架Xbox产品的行为紧跟微软连续两轮涨价之后。从目前各方分析来看,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价格上涨: Costco作为批发零售巨头,很可能在价格未统一之前,选择先下架产品以规避损失和争议。销量不佳:Xbox本身销量就不如PS5和Switch 2。对于主打“高效走量”的Costco来说,清掉不好卖的产品是常规操作。 总体来看,这一情况为Xbox品牌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而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结果。游戏行业需要竞争。如果Xbox在硬件端持续疲软,甚至最终被微软“战略性放弃”,这对整个市场都不是好事——没有竞争,定价权和标准将被少数平台垄断。目前来看,Xbox产品在其他主流零售商中仍然可以买到,但Costco的举动是否会成为一个更大趋势的开端,还有待观察。 目前尚不清楚加拿大Costco实体店是否已经同步下架。想入手的朋友们可以留意门店是否仍有存货,说不定真能碰上五折清仓价。 严峻!大温无家可归者人数激增 20年来飙升141% 大温地区无家可归者问题日益严峻,最新统计数据令人震惊。根据Lu'ma原住民住房协会发布的2025年大温地区无家可归者定点统计最终报告,该地区无家可归者总数从2023年的4821人激增至5232人,增幅达9%。更令人担忧的是,自2005年开始进行区域性定点统计以来,无家可归者人数已暴涨141%。这意味着大温地区的无家可归者问题在过去20年间急剧恶化。 在各个城市中,Delta三角洲市的增幅最为惊人,无家可归者人数较2023年猛增70%。白石市紧随其后,增幅达53%,而Ridge Meadows地区也录得36%的显著增长。BC省无家可归者服务协会的研究员们在报告中写道:"这些新增的无家可归者,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生活的社区里失去了家园的本地人。"换句话说,他们本来就住在这里,只是现在住不起了。 尽管三角洲市的增幅最大,但温哥华和素里仍然是无家可归者人数最多的两个城市,分别有2715人和1078人。自2005年以来,这两个城市一直位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大温地区无家可归者总数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创下统计历史新高。 报告还揭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发现。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近一次无家可归的经历是由驱逐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继续成为无家可归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更令人心痛的是,参与调查的近一半老年人透露,他们第一次无家可归就发生在晚年。 菲沙河原住民协会首席执行官金娜·伯格(Ginna Berg)和大温社区咨询委员会主席洛林·科帕斯(Lorraine Copas)在本周早些时候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份报告。他们与报告作者一起,敦促各级政府采取更多行动解决无家可归问题。 大温充足住房组织董事彼得·瓦尔德基希(Peter Waldkirch)此前表示,解决无家可归问题的方案是提供更多而非更少的支持性住房。他强调:"支持性住房是防止人们流落街头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第一步。"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25 11:55 PM , Processed in 0.0447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