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我的错!都是我害了你们!" 陈秀娟跪在医院走廊里,双手狠狠地拍打着自己的脸,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滚而下。 刚才医生的话还在她耳边回荡:"王大明,胰腺癌晚期,最多还有三个月时间。"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听到这样的诊断结果了。 先是22岁的儿子王浩轩,在学校体检时查出胰腺异常,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胰腺癌早期。 紧接着是19岁的女儿王小雨,因为腹痛去医院,竟然也被确诊为同样的疾病。 现在,连她的丈夫王大明也被确诊了。 一家四口,三个人都患上了胰腺癌。 医生说这种情况在医学上极其罕见,要求他们详细回忆近几年的饮食起居。 当陈秀娟说出他们一家人四年来每天都吃她亲手制作的馒头时,医生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你用什么面粉做馒头?"医生追问。 "是我婆婆从老家寄来的玉米面,说是自己种的,纯天然,比外面买的健康......" 她突然意识到,那些她以为是爱的馒头,可能就是杀死家人的凶器。 01 四年前,陈秀娟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各种美食,她总说:"外面的东西添加剂太多,哪有自己做的安全。" 那年春节,72岁的婆婆王老太从农村老家来过年。 老太太看到城里物价贵得吓人,一袋面粉要四十多块钱,心疼得直摇头。 "城里的东西又贵又不安全,都是化学成分,吃了对身体不好。"王老太对陈秀娟说,"我们老家自己种的玉米,磨成面粉,纯天然无污染,比这些工业面粉强多了。" 陈秀娟想想也有道理,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那么多,能吃到真正的绿色食品确实不容易。 "妈,那您回去后能不能寄一些玉米面给我们?我用来给大明和孩子们做馒头。"陈秀娟提出了这个请求。 春节过后,王老太回到农村老家,很快就给陈秀娟寄来了第一包玉米面。 陈秀娟打开包装一看,确实和市面上的面粉不太一样,颜色偏黄,还有一股特殊的味道。 她用这些玉米面蒸了第一锅馒头,一家人吃了都说味道不错,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从那以后,陈秀娟就爱上了用婆婆寄来的玉米面做馒头。 02 一家四口人,三个人都患上了同样的疾病,这在医学上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医院立刻组织了专家会诊,他们怀疑这个家庭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致病因素。 "你们一家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张医生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细节。 陈秀娟仔细回忆着这些年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家的饮食很健康,我从来不让家人吃外面的东西,连馒头都是我自己做的。" "用什么面粉做的?"医生追问。 "是我婆婆从农村老家寄来的玉米面,都是自己种的,纯天然的。"陈秀娟说。 听到这里,张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问了更多关于这些玉米面的细节:产地、储存方式、外观特征等等。 陈秀娟一一回答,她不明白医生为什么对这些玉米面这么关注。 "医生,这些玉米面有什么问题吗?我们家吃了四年了,一直都很好啊。"陈秀娟不解地问。 张医生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说:"我们需要对你家的食品进行检测,请你把剩余的玉米面带一些来医院。" 陈秀娟心里开始发慌,难道真的是那些她视为珍宝的玉米面有问题? 但她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那些玉米面是婆婆亲自种植、亲自磨制的,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检测结果出来的那天,陈秀娟整个人都在颤抖。 她坐在医院的等候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手心全是冷汗。 张医生拿着检测报告走过来,脸色异常凝重。 "陈女士,我需要和你谈谈这个检测结果。"张医生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击着陈秀娟的心。 "医生,您直接说吧,我能承受。"陈秀娟的声音在颤抖,但她努力保持着镇定。
(示意图) 张医生翻开检测报告,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说:"我们在你们家的玉米面样本中检测到了严重超标的......" 医生告知:"我们在玉米面样本中检测到了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严重超标,是国家安全标准的50倍以上。" 检查结果出来后,陈秀娟的肝脏也出现了异常,虽然还不是癌症,但已经有严重的损伤迹象。 王老太听说孙子孙女生病后,立刻从农村赶到了城里。 当她看到三个至亲都躺在病床上时,老人家哭得撕心裂肺。 原来,王老太确实发现过玉米有些异味,但她舍不得扔掉,想着城里的孩子们生活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 她以为把霉变的部分挑掉,剩下的应该就没问题了。 她不知道,肉眼看不见的黄曲霉毒素早已渗透到整个玉米中。 两个善良的女人,一个出于节俭,一个出于爱心,共同酿成了这场悲剧。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0 12:44 PM , Processed in 0.0446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