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2025-10-13 04:00 AM| 发布者: 远大| 查看: 19| 评论: 0|来自: ​生命时报
日常沟通中,一些看似无害的口头表达,可能暗含负面效果。法国《费加罗报》总结了五类“有毒”句式,背后通常隐藏着被动攻击的心理机制:①“我就这么一说,你别当真。”这句话表面是轻松调侃,实则包裹着三层心理防御:恐惧直白表达、逃避冲突、隐藏真实自我。当一个人长期使用这种“免责声明”,会让他人逐渐对这个人失去信任。②“行行行,我这就做。”不耐烦的妥协其实伤人伤己。一方面,自己因为长期压抑真实诉求,形成严重内耗;另一方面,为了平衡心理,会通过拖延、敷衍等方式来对待他人,让项目难以开展、关系难以维系。③“你太往心里去了。”安慰别人时,说这样的话本身就是一种审判。这是把他人的敏感当作弱点来指指点点,让人受到二次伤害和愧疚,毫无劝说、安抚的作用。④“很抱歉你会这么想。”这句话很具迷惑性,“抱歉”看似缓和了语气,但后半句点出本意,暗示问题出在“你”身上。不说自己的责任而只说抱歉,看似认错实则甩锅。⑤“都告诉过你了。”这句话不是善意提醒,而是包含了不耐烦和控制欲的指责——“你记性差”“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你总是出错”,让人感到被轻视和羞辱。
评论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0-17 12:43 AM , Processed in 0.0467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