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稳定的经济增长直到200年前才成为可能?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这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简单来说,这三位经济学家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经济增长从何而来”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 例如,经济学家莫基尔的研究核心就在于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稳定的经济增长直到200年前才成为可能? 或者说,为什么工业和现代经济增长发端于18世纪的欧洲,而不是其他时间,其他地方? 今年的诺奖,再次紧跟时事,回答了我们人类最关心的问题。 2025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乔尔·莫基尔、法国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和加拿大经济学家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这一奖项的颁发不仅是对三位经济学家学术贡献的认可,更是对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核心地位的肯定。 乔尔·莫基尔1946年出生于荷兰莱顿,1974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作为经济史领域的权威学者,莫基尔的研究聚焦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历史关系。他提出了“技术革命”理论,认为历史上重大技术突破(如工业革命)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 莫基尔特别强调知识积累和技术传播的制度环境对创新的重要性,这一观点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提供了历史维度。 第二位经济学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195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8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阿吉翁是内生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系统研究了创新如何内生地推动经济增长。 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合作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1992年)成为创新经济学的经典框架。该理论指出,创新会淘汰旧技术、旧产业,这种破坏性过程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看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阿吉翁还研究了竞争与创新的关系,发现适度的市场竞争最有利于创新,而过度竞争或垄断都会抑制创新活力。 第三位经济学奖得主彼得·豪伊特1946年出生于加拿大,197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豪伊特与阿吉翁共同构建了创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关于“熊彼特增长”的数学模型。 这三位经济学家为什么能够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创新才能够驱动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莫基尔从长时段历史视角证明,重大技术突破是经济增长的引擎;阿吉翁和豪伊特则建立了描述创新动态的数学模型,提供了更理性化的视角。 与诺贝尔其他奖项不同,经济学奖由瑞典国家银行1968年创立,奖金由该银行支出。但尽管如此,它仍被视为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最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关注与当代经济问题相关的研究,如制度经济学(2024年)、行为经济学(2017年)和发展经济学(2019年)。2025年授予创新经济学,反映了诺奖委员会对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视。 过去我们认为,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来自于人,来自于生产力的提高。这么解释当然也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人的生产力是如何提高的呢? 答案就在于知识、文化和制度的独特互动之中。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源于“有用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仅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还要理解为什么。这种基于科学理解的知识体系让技术创新不再是零星的偶然事件,而是成为一个可以不断迭代、自我延续的过程。 而今年的经济学奖,事实上也告诉了我们,在人类文明的绝大部分时光里,经济停滞而非增长才是常态,而我们今天所谓的增长,也不过是最近百年才出现的东西。 古代的重要发明,例如风车、印刷机虽然都曾短暂提升了生活水平,但很快就归于沉寂,无法接力推动人类社会持续繁荣,这个过程一直到两百年前。 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蒸汽机和纺织厂,更开启了一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这才让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轨道。 而这场转折的密码,就藏在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里。 经济学家莫基尔从历史中发现,持续增长需要特定的先决条件同时具备。当科学与工艺实践融合,形成“知识的正反馈回路”,技术才不再是昙花一现的烟花,而成为接力赛的持续演进。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不仅研究自然规律,18世纪的工匠们也开始运用科学原理改良机器。蒸汽机因热力学而不断提升效率,医学接种因微生物学而演进为现代免疫体系。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拥抱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大批工匠技师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经济产出,而开放的文化则减少了守旧势力的阻碍。 这也让我想起当年慈禧引入铁路后用马拉列车的故事。事实上,科学和创新不仅仅需要人才,更需要的其实还是一个拥抱开放接受变化的环境。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蒸汽机会出现在欧洲。 除了莫基尔提供的历史视角,另外两位经济学家阿吉翁和霍伊特则从微观机制揭示了增长的“发动机”是如何运转的。 他们将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理念形式化。企业家不断尝试创新以取代现有领先者,而每次成功的创新都会让产品质量更好,旧产品退出市场,整体生产率提高。 创新既创造了新机会,也连带着毁掉了过去的旧秩序,经济才能够不断在这种不停的新陈代谢中保持活力。 而这些洞见在今天尤为重要。正如诺奖委员会所警示的,我们不能把经济增长视为理所当然,面对AI和气候挑战,我们需要记住两百年前的那次转折,它提醒我们人类,繁荣不是自动延续的,它需要精心维护科学探索、开放创新以及包容的生态系统。 只有这样,人类创新的火种才能够薪火相传。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0-21 04:49 AM , Processed in 0.0515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