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不痛、不痒、甚至无感,但等到摸得到硬块、或发现腋下肿块时,往往已非早期阶段。 根据资料显示,若能在肿瘤小于2公分时发现,五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但一旦出现转移,存活率便会明显下降。 台湾医生黄轩在脸书粉专分享一起个案,“医生,我摸到一个硬块,但它不痛,我是不是想太多了?”这句话,来自一位45岁的老师,在诊间轻声问出。 她语气平静,像说著一件不痛不痒的小事。但事实上,乳癌的可怕,就在于它初期几乎“不痛”。在这场与乳癌的无声战争中,唯一的护身符就是“及早发现”。 乳癌从不敲门,它往往像风一样安静地来。黄轩表示,以下6种女性,乳癌最容易悄悄找上门。 40~54岁是乳癌最密集的年龄带。这个时期女性正面临荷尔蒙“忽冷忽热”的时期,月经渐乱、睡眠变轻、情绪起伏,体内的雌激素像没了节拍的乐团,一下太多,一下太少,这种剧烈波动,让乳腺细胞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研究指出,这时期的乳房细胞分裂速度快,修复力却变差,容易出错。黄轩表示,“更年期不是『老』的标志,而是该更小心的警钟”。
初经早、停经晚、或30岁后才生第一胎,等于身体泡在雌激素这池水里几十年。研究显示,雌激素暴露时间越长,乳腺细胞越容易过度增生,这类女性乳癌风险高出近四成。 这不是要你害怕荷尔蒙,而是提醒,“请从35岁起定期做乳房检查。因为早发现,不是幸运,是选择”。 如果直系亲属曾罹患乳癌,你可能带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罹患乳癌机率高达70%。但基因不是命令,它只是提醒。 命运可以写在DNA里,但也能被自己重写:定期筛检、健康生活,就是拿回笔的那一刻。 有些乳房小结节或纤维腺瘤,看似良性,却是身体的轻声细语。研究指出,这类女性的乳癌风险比一般人高出两倍。所以当医生建议追踪时,别等到“没时间”再后悔。因为真正的平安,从来不是“没事”,而是“有在留意”。 酒与脂肪,是乳癌最默契的搭档。脂肪能制造雌激素,酒精则让雌激素更活跃。研究发现,每周饮酒超过三次、且BMI高于28的女性,乳癌风险提高60%。 黄轩表示,见过许多体态优雅、事业成功的女性,一边说“我压力大得喝一点没事”,一边被乳房X光的结果吓哭。 有些人年轻时因疾病,做过无数次的放射治疗。十几年后,辐射的“后座力”才慢慢显现。那些青少年时期,曾接受过放疗的女性,乳癌风险显著上升。这类高风险族群应提早筛检,并告知医生相关病史。许多女性为了家庭、工作、孩子奔波,总说:“我还没时间检查”。但生命不会等“有空”的那天。 根据研究,定期乳癌筛检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5%~40%。随著医疗进步,乳癌早期发现已非绝症,而是一场可以被逆转的战役。 检查建议如下:30岁后,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40岁以上,每年加入乳房X光摄影(mammography)。高风险族群(有基因突变、家族史或放疗病史),可提早并搭配MRI追踪。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0-25 08:04 AM , Processed in 0.0462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