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近一年、备受瞩目的加拿大百货业重组案终于迎来关键裁决。 10月25日,安省高等法院正式驳回BC省华裔企业家刘伟宏(Ruby Liu)试图接手Hudson’s Bay(HBC)全国25份商场租约的提案——也就是说,房东们不必接受她作为新租户。 主审法官Peter Osborne在48页的判决书中直言:刘伟宏的商业计划“表面化严重”,资金、执行、团队都存在明显缺陷,“令人难以相信她能兑现重塑百货业的承诺”。 这意味着,刘伟宏筹划已久的“Ruby Liu百货”计划暂时画上句号。 从2.5万页材料到48页裁决:一场“接盘战”的终结 Hudson’s Bay早在今年3月就因约11亿加元债务进入《公司债权人安排法》(CCAA)保护程序。公司未能找到整体买家,只能分拆出售资产——其中39份全国门店租约最为抢手。 刘伟宏以最高出价竞标其中28份,希望借此打造新百货品牌“Ruby Liu”。 今年7月,她已获批接手3份位于自己BC省商场的租约,但剩余25份跨省门店引发房东强烈反对。经过两天听证、两个月审理、审阅超过2.5万页材料后,法院最终给出结论——驳回提案。  法院拒绝的“三大理由”:不透明、不可行、不可信 一、资金来源不透明:钱从哪来,说不清楚 刘伟宏提出高达3.75亿加元的投资计划,但资金来源模糊。 她声称资金主要来自香港、巴巴多斯和新加坡的账户,却没有法律约束文件或监管安排,被法院认定“无法确保可用”。 更棘手的是,刘在BC省的三家商场都在亏损运营,靠关联公司无息贷款维持。而且这些商场的抵押贷款将在2027年中期到期,届时还需再融资。 换句话说——她自己的商业帝国都在靠输血生存。   二、商业计划空泛:预算与时间表不现实 法官批评,刘伟宏团队的商业计划“过于理想化”,缺乏实操细节。 例如,翻新预算仅为每平方英尺30.6加元,而业内平均水平高达300加元以上,团队仅提供一张Excel表格,没有详细施工图纸或审批计划。 她声称旗舰店一年装修完工、其他门店半年开业,但现实中仅建筑许可审批就可能耗时数月。 Osborne法官直言:“仅装修时间安排这一项,就足以令整个开业计划陷入危机。”  三、团队经验不足:人少、经验更少 刘伟宏计划以1800名员工运营25家店,平均每店72人——比HBC原有标准少25%。 而HBC正是因人手不足才走向衰落,法院对此提出质疑。 更致命的是,团队高层几乎没有零售经验: CEO出身房地产经纪; HR负责人来自幼儿教育领域; 一位号称“前HBC高管”的顾问,仅参与一天就退出。 法官评价:“这样的班底,无法承担全国百货连锁的重建任务。”  法庭最终采纳房东与监察人的意见,认定刘伟宏的提案虽有吸引力,但风险巨大——“若贸然批准,将对购物中心生态构成系统性风险。” 总体来说,从资金到执行,从人到计划,这场“百货复兴梦”倒在了最现实的三道坎上:钱不够稳、计划不够细、团队不够强。 根据程序,刘伟宏与Hudson’s Bay仍可在裁定后提出上诉,但眼下这场接盘梦已暂时告吹。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0-31 02:56 AM , Processed in 0.0442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