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外交场合“F字连环爆”!美国大使怒骂安省代表,福特当众回击 一场本应友好的官方活动,竟成了外交风波的导火索—— 美国大使失控爆粗,安省省长福特强硬回击,让加美关系再度紧绷。 本周三(10月29日),安省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公开要求 美国驻加拿大大使皮特·霍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为辱骂事件道歉。 据CP24报道,这起尴尬的场面发生在渥太华的一场贸易活动中。 霍克斯特拉当众对安省驻华盛顿贸易代表戴夫·帕特森(David Paterson)情绪失控, 爆出多句带F字的粗口,还直接点名福特本人。 目击者形容——大使“彻底失控”,而帕特森始终保持冷静,没有回应。 两天后,福特在记者会上轻描淡写,却态度强硬: “皮特,你得打电话给戴夫道歉。这不难,我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但作为大使,应该有风度。” 他说完还补了一句引发掌声的经典台词—— “要骂人?冲我来!我什么都能扛。” 那到底是什么让美国大使情绪爆炸? 原来罪魁祸首是一则安省政府在美国电视上播放的反关税广告。 广告引用了里根总统批评保护主义的演讲片段,讽刺意味明显, 直接惹怒了美国总统川普。 上周,川普因此宣布中止美加贸易谈判, 并威胁对加拿大商品加征10%惩罚性关税。 福特虽同意停播广告,但坚持在世界大赛直播期间播放, 称“那是让美国人听听加拿大声音的时机”。 他还透露,广告播出前自己与总理卡尼及幕僚共同观看, 但拒绝透露讨论内容。 这场外交风波,表面上是一句粗口, 背后却折射出加美关系的复杂微妙与政治紧张。 同一天,福特还宣布一项重大原住民基建协议—— 将在安省北部“火环”矿区修建道路, 加速矿产开发,减少对美国依赖。 “骂可以骂我,但别动加拿大代表。” 这句“硬话”,让福特在国内赢得不少掌声。 2、不顾赤字!刚刚!卡尼宣布投入6.6亿推动这项目 当一边的政治家在“骂战”中维护国家形象, 另一边,联邦政府则在用真金白银铺设另一条战线—— 性别平等与多元包容。 接下来关注卡尼政府刚刚宣布的重磅预算计划。 本周三,联邦自由党政府宣布, 将在未来五年投入6.6亿元, 支持女性平等和2SLGBTQIA+(性少数)相关项目。 财政部长商鹏飞(Chrystia Freeland)表示, 这笔资金将纳入下周的联邦预算, 确保“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齐头并进”。 根据《多伦多星报》报道: 🔹 五年内3.825亿元用于女性经济与领导力发展; 🔹 2.234亿元支持防止性别暴力及受害者救助; 🔹 5460万元用于2SLGBTQIA+群体及骄傲活动安全保障。 政府强调,这些资金“稳定、可预测”, 有助社区组织长期规划与可持续运作。 妇女与性别平等部长瓦尔迪兹(Marci Ien)指出: “性别平等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须品。” 不过,反对党并不买账。 保守党与魁人政团批评政府“顾面子不顾赤字”, 要求削减支出、加大医疗拨款。 新民主党则对预算“紧缩”提出不满。 临时领袖唐·戴维斯(Don Davies)强调, “政府应在就业、住房和医疗上投入更多,而不是象征性政策。” 背景是:超过180个平权组织此前联名上书总理卡尼, 敦促政府维持对性别平等的长期投入。 分析认为, 这项6.6亿元投资不仅是社会政策, 更是自由党在经济紧缩中树立“价值标杆”的政治策略。 3、“滚回你的国家!”——安省少年麦当劳爆粗辱骂印度裔员工 从外交骂战到财政投入,政治舞台暗流涌动。 而在社会层面,一段短短一分钟的视频, 却点燃了全国网友的愤怒—— 来自安省奥克维尔的“种族歧视风波”。 10月24日晚,安省奥克维尔一家麦当劳餐厅内, 一名白人少年情绪激动,当众辱骂印度裔员工。 视频中,他大声喊出: “Go back to your fxxking country!(滚回你的国家!)” 并补上一句侮辱性言辞:“You stinky Indian!(臭印度佬!)” 这段视频不到一分钟,却引爆社交媒体。 奥克维尔是安省著名富裕社区, 教育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但这起事件让当地形象蒙上阴影。 目击者称,当店员反问他为何出言不逊, 少年不仅未道歉,反而挑衅镜头微笑:“拍我啊!” Halton警方随后确认立案调查, 尚未决定是否以仇恨犯罪(hate crime)处理。 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评论几乎一边倒: “如果那是我孩子,我会羞愧难当。” “加拿大的种族歧视,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有网友指出, 近年来印度移民数量快速上升, 部分本地人将就业与房价压力迁怒于他们, 社会情绪逐渐撕裂。 印度媒体也迅速报道, 称此事“暴露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脆弱”。 这不仅是一场冲突, 更像一面镜子—— 映照出社会深层的不安与偏见。 4、拉尼娜回归!大温气温骤降,冬雪或提前造访 政治有火气,社会有裂痕, 而在太平洋西岸的大温地区, 自然也正酝酿着一场真正的寒意。 温哥华的空气中,冬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气象部门确认,今年拉尼娜(La Niña)现象再度形成, 意味着冬季可能更冷、更湿,雪也来得更早。 环境与气候变化加拿大气象学家Derek Lee指出: “十月底气温比去年低,但仍属正常范围。 十一月可能略暖,但十二月至二月将迎来冷空气突袭。” 换句话说:“冬天要来,但会先温柔后凶猛。” 历史数据显示,温哥华最早的降雪记录为1991年10月29日, 仅1厘米,却成了至今难破的纪录。 往年则多在11月底或12月初迎来首场降雪。 Lee说,今年的拉尼娜强度偏弱, 真正的降温效应可能要等到2026年初。 “预计十二月中下旬,温哥华或迎来第一场像样的雪。” ECCC提醒居民: 山区公路已挂出“吹雪预警”, 请及时更换冬季轮胎、携带防滑链。 温哥华的冬天,永远难以预测。 要么暴雪封城,要么全程阴雨—— 今年的“拉尼娜版”冬季,也许会让人又爱又恨。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0-31 02:50 AM , Processed in 0.0454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