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的三资(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挺引人瞩目的,其实在广大的县城,这些举措早就开始了。 我本来也没在意,主要是看到大象新闻的几个事,马上联系到“三资”了。ps一句,大象新闻还是挺可以的,昨天还有朋友讲,他们怎么那么胆大?想想以前新闻媒体的力度,也是恍若隔世。 连续几个差不多的事哈,一个个看,看完再说: 你看,共性是啥,都是县城,都是供热企业,都是民企。 遇到这种,你如果有思考的习惯,就会马上瞬间立刻及时得到答案。 有点价值的,估计都早已抵押了不知道多少回。而另一面呢,是债务不会低,我在外面转悠的时候经常看到县城不大,但却也有新城区,密密麻麻丑的要命的楼。 查了下资料,债务不轻: 总体规模: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532,48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72,728亿元,专项债务359,756亿元。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进一步上升至536,99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73,119亿元,专项债务363,876亿元。 区域分布:东部地区县级市债务规模相对较大,如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的县级市,其城投债余额较多,债务分布较为集中。中西部地区县级市债务规模相对较小,但部分地区的债务率也较高。 水电气这些,绝大多数是央国企,以前外企还有水务公司,现在也该卖的卖了跑路了,央国企显然不是县级地方能弄的,地方国企如果没有现有现金流,也大概率证券化不起来,你看看,供热企业是不是残留不多的,有良好现金流的企业了? 那么为什么会白手收这些合法经营的民企呢?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嘛。 地方要求民企帮忙证券化,民企当然不乐意呀,我的现金流给你证券化,等同于拿我的东西当抵押借钱给你先用?那你要不还,我的东西不就给金融机构收走了? 可是这种企业都不肯帮忙证券化,地方拿啥去三资?虽然我昨天给了最好的方案,但目前估计还出于各种原因,不肯。 所以,能证券化的东西你不给我证券化,那就不好意思,我拿走了再证券化。 一是形势比人强,二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三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这些企业也不简单的,能让千里之外的河南媒体出来帮腔。我估计哈,最后可能还真要用我的办法,把那两样绝对能保障稳定现金流的东西拿出来证券化一番。
如果那两个目前确实有难度,还可以先行:幼儿园中小学食堂证券化,学校小卖部证券化,行人闯红灯证券化,车辆违章证券化,便民超市打包证券化,县城所有饭店早点摊证券化,菜场打包证券化等等一系列举措,衣食住行,凡是有现金流的地方,都可以证券化。 就看哪个地方能解放思想,先行一步了,万物皆可证券化的思路一打开,就豁然开朗了。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5 12:13 PM , Processed in 0.0453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