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温地区的独立屋将极速“消失”,你会相信吗? 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但大温区域局发布的《Regional Housing Needs Report》(《区域住房需求报告》)却描绘了一个与现在截然不同的图景。 根据报告预测,到2051年,大温地区超过一半的居民(约55%)将居住在公寓或多户住宅中,而仅有14%的人还能住在独立屋里。 相比之下,如今仍有26%的居民居住在独立屋。 这意味着,在未来二十多年里,独立屋将从居住主流,退居成稀有景观。 这一转变并非偶然。 报告指出,大温地区的土地资源紧张、人口持续增长,而住房供应速度长期落后于需求。 为了在有限土地上容纳更多人,未来的住房形态势必趋向“垂直发展”—— 从独立屋到联排屋,再到中高层甚至高层公寓。 ![]() 在温哥华及本拿比等地,这种趋势早已显现: 原本低密度的社区正逐渐被重建为多户住宅区。 南素里、兰里、列治文等地也开始以“镇中心”“交通导向开发”为核心规划,鼓励居民集中居住在轨道交通或主要公交走廊周边。 专家指出,这样的结构性变化其实反映出一种“被迫的选择”。 随着房价高企、通胀压力和利率波动,独立屋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越来越遥不可及。 而地方政府在推动住房密度化、满足人口增长目标的过程中,也逐步调整了规划思路—— “容积率”成为关键指标,“单户住宅区”正在被“多户住宅区”取代。 ![]() 西门菲莎大学城市项目主任颜安迪(Andy Yan)在报告中提到,独立屋比例下降并非突然出现。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哥华就曾通过建设“Vancouver Special”(温哥华特色屋)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如今,政策与市场再度联手推动这种“去独立屋化”的城市演变。 不过,这种人口集中的趋势也带来很多问题。 包括学校、医院、道路和排水系统这样的基础设施都将面临更大负荷。 ![]() 从现在到2051年,大温新增住房中有四分之一将出现在素里,但该市的教育与医疗资源早已接近极限。 尽管独立屋在比例上将大幅减少,但却并不意味着它会“贬值”。 ![]() 相反,独立屋的稀缺性反而可能让其价格更加坚挺。 不论是用作开发还是居住,其价值都可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另一方面,随着核心区域价格不断上升,平民独立屋,可能更多会出现在兰里(Langley)、枫树岭(Maple Ridge)、阿伯茨福(Abbotsford)等外围地区。 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呢?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1 07:36 AM , Processed in 0.0439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