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8元/平、2000元就能买下70平米住房的消息传出来后,甘肃玉门的老城火了! 搜索“玉门老城”,出来的关键词就是“鬼城”。 那么玉门老城经历了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曾经被誉为“西部明珠”,而这都跟石油有关。 1939年,石油地质学家带领团队,在老君庙门前西侧确定井位,以人工钻井的原始方式,成功打出玉门油田第一口油井——老一井。 这口井日产量达10吨,不仅揭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更打破了中国“无大油田”的认知。 巅峰时期的玉门,堪称“富得流油”。 巅峰时期老君庙油田年产能曾达相关规模,在那个能源匮乏的年代,它的产量占据全国90%以上的石油产能,直接支撑起中国早期工业的发展。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的诗句,正是当时玉门地位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国第一石油城,玉门的城市规模一度位居甘肃前列。
围绕石油产业,一座座职工宿舍、办公楼拔地而起,蜿蜒的道路串联起城市的脉络;医院、学校、超市、影剧院等配套设施迅速完善,形成了功能齐全的生活圈。 当时玉门城镇共有约5万个在职岗位,其中3.6万个直接或间接与石油工业挂钩,“铁人”王进喜等一代代石油人从这里走出,奔赴大庆、胜利、青海等全国各大油田,成为中国石化工业的中坚力量。
那时的玉门,街道上车水马龙,厂区内机器轰鸣,学校里书声琅琅,夜晚的文化宫灯火通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老一辈石油人来说,这里不仅是谋生的场所,更是承载青春、梦想与荣光的家园。
其实玉门的衰败,早已埋下伏笔。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玉门的经济结构极度单一,65%以上的经济总量依赖石油产业,这种“一油独大”的模式,在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时,注定难以持续。 石油产量的下滑成为压垮城市的第一根稻草。 1959年,玉门油田年产石油达到140.6万吨的峰值,此后便逐年递减。 经过数十年的大规模开采,到1998年,年产能已降至38万吨,仅为巅峰时期的零头。石油产业的萎缩,直接导致大量岗位消失,城市发展失去核心动力。
人口流失随之而来,且愈演愈烈。 1995年,首批约2万名石油职工率先离开玉门,前往其他油田或城市谋生;随后几年,又有1万名职工和5万多名普通居民陆续迁出,曾经热闹的城区逐渐变得空旷。 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批准玉门油田办公生活基地整体搬迁至酒泉市附近,仅留下必要的开采设备和少量工作人员;2006年9月,玉门市政府也正式迁移至新市区,这座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城,彻底沦为“被遗弃的城市”。
除了产业萎缩和人口流失,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长期无节制的石油开采,没有配套的环保措施,导致玉门老城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原本适宜居住的环境变得恶劣,甚至影响到居民的正常饮食起居。 同时,玉门地处祁连山地震带,频繁发生的地震和泥石流灾害,对本就衰败的城市基础设施造成进一步破坏,让留存的居民更加难以安身。
最终,玉门老城的房价跌至冰点。 70平米的房屋售价仅2000元,每平米单价约28.57元,相当于一杯奶茶的钱就能买下一平米的空间;租房市场更是“白菜价”,月租金低至20-50元,部分无人问津的房屋直接荒废,成为拾荒者的临时住所。 大家“白给也不要”的调侃,虽有些夸张,却道出了老城宜居性丧失的现实——没有就业机会、缺乏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恶劣,低价背后是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
岁月没有彻底抛弃玉门,这座城市在沉寂之后,如今实现双向焕新。
老 城 如今的玉门老城,虽不复当年繁华,却因独特的工业遗产和历史印记,成为小众旅游与怀旧打卡的目的地。 斑驳的墙壁、生锈的楼梯、废弃的厂房,都成为时光的见证者,每一处遗存都藏着一段鲜活的故事。
玉门油田老一井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口旁的老式钻井设备、斑驳的木质井架,静静诉说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历程; 炼油厂旧址内,废弃的蒸馏塔、输油管道错落分布,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 石油工人窑洞、老职工宿舍区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土坯墙、旧家具、墙上的标语,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老一辈石油人的艰苦岁月与奋斗精神。
老城周边的魔山地质公园,历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红色、黄色、褐色的山体与戈壁、蓝天相映成趣,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新城 新能源撑起“西部百强”与老城的怀旧氛围不同,玉门新市区充满了现代活力。 凭借“两山夹一谷”的独特地形,玉门抓住新能源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成功实现产业转型。 如今的玉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新能源之都”。 连绵的戈壁滩上,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转动,成为河西走廊上一道壮观的风景线。风电产业的崛起,不仅让玉门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更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部分人口回流。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新城宜居性大幅提升。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玉门摒弃了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 如今的新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为常景,疏勒河畔草木繁茂,城市街道干净整洁,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2023年,玉门成功跻身甘肃唯一的“西部百强县市”,用实际成绩证明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可能。
玉门老城的故事,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城市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守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玉门,不妨亲自走进这座城市。这座经历过繁华与沉寂、又在转型中重生的城市,一定会给你带来别样的触动。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0 04:41 PM , Processed in 0.0456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