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苏葆立(Robert L. Suettinger)为美国资深中国问题研究者,曾担任美国情报与国安领域的分析人员,对中共内部运作与政治脉络具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耗时十年撰写《胡耀邦》一书,系统性整合大量中英文文献、党内档案与访谈,试图打造一部权威性的胡耀邦传记。 苏葆立在《胡耀邦》一书中明确指出:毛泽东死后,中共高层的行为方式并未真正改变。虽然领导人不再动辄枪决对手或群众批斗,但那种“政治生死取决于上意”的恐惧文化依然渗入权力结构的每一层。作者透过党内会议纪录、胡耀邦身边人的访谈与中组部文件,揭示了这种恐惧如何在毛死后仍被制度化、再生产。 一、历史恐惧的遗绪:中共毛式权威的长影 苏葆立指出,毛泽东以“无限权威”塑造了中共的政治生态。自延安整风起,毛成功建立了一种“批评即叛变”的权力逻辑。书中引述1950年代一位老干部的话:“在延安,没有人敢说‘不同意毛主席’,那等于自杀。” 这种逻辑在文化大革命达到极致——任何异议皆可被定为“反党”、“反毛”。因此,政治局会议逐渐失去了讨论功能,变成表态仪式。毛的每一句“指示”即等于政策。 1976年毛死后,恐惧虽暂时缓解,但文化与心理创伤依旧存在。苏葆立引用一位改革派干部(据信是胡启立)的回忆:“那种恐惧早已成为本能——你知道说错话会毁掉一生,即使新领导人讲民主,也没人相信安全。” 换言之,毛的统治不仅制造了政治清洗,更制造了心理自我审查。这是恐惧得以延续的第一层根源。 二、继承者邓小平只给“有限的”经济自由 书中进一步指出,邓小平虽终止文革,但他并未真正打破毛式权威体制。苏葆立引用1980年代中办的一份会议纪要:“政治局讨论仍以‘征求意见’为形式,决策实由少数人预先定调。” 胡耀邦在任时多次试图打破这种惯例。例如他主张“政治局应恢复真辩论机制”,并在1985年会议上要求对重大议题实施记名投票。但邓小平随后私下批评他“太天真”。 书中记录邓对胡说的一句话极为关键:“开会不能像西方议会那样,党要有统一意志。”这反映出邓式改革的矛盾——经济上放权,政治上仍然集权。虽然他否定了毛的个人崇拜,但保留了毛式党领导人的权力集中。 因此,政治局会议的沉默并非惧毛,而是惧权力结构仍与毛时代相同——上级不可质疑,对党领导的忠诚重于真理。 三、派系共生与自保文化:沉默作为生存策略 苏葆立根据中组部内部评估文件指出,1980年代的政治局形成了“集体沉默”的微妙平衡。会议上大多数人并非没有意见,而是选择不表态,以观望谁最终胜出。 胡耀邦的直率在此格局下被视为“危险”。例如书中提到1986年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胡当面批评部分干部“只顾位子,不问国事”。结果会后多位常委联名向邓小平反映“耀邦情绪化”。不久,他便被边缘化。 苏葆立评论道:“在一个政治责任不清、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中,沉默是最安全的策略。” 这形成一种制度性悖论——政治局表面是集体领导,实际是集体沉默;而这种沉默本身就是权力运作的核心手段。 四、思想禁区与意识形态的自我防卫 作者也指出,思想控制是恐惧延续的另一支柱。毛死后,虽然“个人崇拜”被批判,但“党的正确性”仍被奉为最高原则。任何理论争议若触及“党的领导地位”,即被视为敌对。 胡耀邦试图松动这一禁区。书中引用他在1981年一次讲话:“我们要允许不同意见,否则怎能改进?”这番话立即被保守派邓力群在内部批为“削弱党的统一”。 苏葆立评论说:“在中共的语境中,自由讨论被视为溃堤的开始。”即使毛已死,意识形态仍是禁区。这种“思想绝对权威”使政治局的发言权形同虚设,因为没有人敢触碰理论界线。
(资料照片) 五、胡耀邦的挫败:理想主义的孤立 苏葆立笔下的胡耀邦是全党最真诚的改革者,他相信透明与真话能治愈恐惧。然而书中记录他多次尝试开放讨论,却屡遭冷场。一次会议后他愤然对幕僚说:“怎么大家都不说话?这不是开会,是点头。” 这句话后来成为党内流传的讽刺语。胡不理解,沉默已成制度潜规则:说话的人危险,沉默的人升官。 苏葆立总结:“胡耀邦的悲剧在于,他以为恐惧来自个人权威,其实恐惧早已制度化。毛死了,但毛的制度仍活着。” 六、结语:恐惧的制度化与改革的极限 “即便毛死后,没有人敢在政治局会议上自由发言”——这不仅是历史现象,而是中共体制的心理学写照。苏葆立指出,中共的稳定建立在恐惧的延续上,而非信任的重建。 政治局的沉默意味着:权力依旧以个人意志运行,而非制度规则;官员更关心自保而非真理;政治讨论被取代为政治仪式,中共国的文化仍停留在“怕说错话”的时代,这样的结构让任何真正的“政治改革”都无法诞生, 苏葆立以极具警醒意味的语句作结:“中国不缺改革方案,缺的是说真话的勇气;而勇气,在恐惧成为制度后,就成了最昂贵的东西。”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2 09:15 AM , Processed in 0.0452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