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北美股市要崩?有人手握200万加币现金有点慌

2025-11-12 02:00 PM| 发布者: 原傲| 查看: 93| 评论: 0|来自: 加国无忧

科技股动荡、信心指数暴跌,不少加拿大人开始担心市场随时会崩。

有人手握200万元,到底该放哪最安全?

以下是《环球邮报》专栏作者Gordon Pap提供的一组问答,或许可以给更多人一些启示。

Rap写道,最近科技股的剧烈波动让不少投资者坐立难安。而密歇根大学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令人担忧的低点,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

就在这种背景下,一位读者Bert B.写信提问:“我想知道现在该把现金放在哪里,以免即将到来的市场崩盘。过去十年,我一直自己管理我和妻子的投资组合,总资产大约200万加元。大约25%的资金放在Mawer平衡基金(balanced funds),其中30%是债券,其余大多是ETF。但最近我在逐步卖出ETF,改为持有现金。请问,这些现金该怎么安置?我该多买些平衡基金吗?还是该考虑年金(an annuity)?”

专家认为,这个问题代表了许多投资者的焦虑:市场不稳,手里握着现金,却不知道哪里最安全。

平衡基金不是“避险现金”

首先要明确的是,平衡基金并不属于“现金类资产”。它们通常由股票与债券构成,有些相对保守,但仍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无法真正实现“资金避险”。

如果想在动荡中“停放资金”,确实有不少选择,但每种方式都有利有弊。

储蓄账户:安全但几乎没收益

最简单的做法当然是放在银行储蓄账户。钱随时能取,市场涨跌与你无关,还受存款保险保护(最高10万加元)。

问题在于,这个保险额度实在太低。对于拥有200万加元资产的夫妇来说,保险只能覆盖约10%的存款,要想全部受保,你得把钱分散在十家银行。

更糟的是利率。以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高息储蓄账户为例,当前利率仅0.55%。这远低于通胀率,意味着你的钱在悄悄贬值。

GIC:利息高一点,但流动性差

保证投资证(GIC)提供固定利率,在到期前不会变动,也受存款保险保护。

它的主要优点是收益高于储蓄账户,但问题在于,资金在到期前无法动用。换句话说,你的本金安全,但灵活性几乎为零。

现金ETF:回报更高,但没保险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现金类ETF(Cash ETFs),它们把投资集中在加拿大主要银行的高息账户中,因为资金规模大,能拿到比个人更高的利率。例如CI高息储蓄ETF(代码CSAV-T)的年化收益目前约为2.6%,并且按月分红。

但风险也有:一旦利率下降,收益随之下滑;同时,这类ETF不受存款保险保护;更重要的是,它们尚未经历过真正的市场崩盘考验。

货币市场基金:安全但回报低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通常投资于短期国库券(T-bills)等超安全债券。

优点是风险极低,毕竟加拿大或美国政府违约几乎意味着整个金融系统崩溃。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回报微薄。例如:iShares Premium Money Market ETF(代码CMR-T)自2008年成立以来年均回报仅1.4%。

年金:稳定但失去控制权

年金(Annuities)是向保险公司购买的合同,每月或每季可领取固定收入,通常终身发放。

它的好处是现金流稳定、可预测,但问题在于:一旦买入,你就交出对资金的控制权。除非合约中明确规定了“最低保障期”,否则投保人去世后,所有支付立即终止,留不下任何遗产。

此外,如果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倒闭,年金持有人仍有可能受损。

把钱藏家里?安全感是假象

当然,“床底藏钱”听起来很有安全感,钱就在你手边,随时能用。但现实是没利息,通胀每天都在蚕食购买力;被盗、火灾等风险一旦发生,损失不可逆。

专家结论:分期投资GIC最稳

文章最后表示,在目前市场不确定性高、通胀仍顽固的环境下,最合理的避险方案是建立“GIC阶梯策略”(GIC Ladder)。

做法很简单:

把现金分成五份;

每份分别购买1年、2年、3年、4年、5年期的GIC;

每年都有一部分资金到期,可灵活取出或按当时利率续投。

以读者200万元为例:每40万元对应不同期限的GIC,这样不仅保持资金流动性,还能锁定更高的长期利率。

“这不是完美的方案,但在当前环境下,可能是最务实、最稳妥的选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3 12:38 AM , Processed in 0.0455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