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惊涛中,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往事,如今成为考古与文化界最戏剧性的传说。 1948年,蒋介石在败退台湾的仓皇时刻,因飞机超重而命人丢弃几块看似毫无价值的“破石头”,谁也没料到,那些石头竟是后来被列为“中国九大国宝之一”的陈仓石鼓。 这场因误判而诞生的历史转折,如今被视为文化命运的奇迹。 那些被丢弃的“石头”,其实是中国最古老的石刻诗文:陈仓石鼓。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晚期,约秦惠文王之后的年代,共有十只石鼓,高约两尺、重达一吨,由坚硬的花岗岩雕刻而成。 石鼓上的文字是以《大篆》刻写的古文,记录了秦统一前的狩猎与征战场景,语意虽多已模糊,却被视为篆书的起源与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其历史与书法价值无法估量。 相传在公元627年,陕西宝鸡陈仓山(今石鼓山)一名牧羊人意外发现这些石鼓,消息一出,举国学者云集。 可惜,尽管各方专家尝试解读,却无人能完全破解石鼓上的文字,这让它更添神秘色彩。 唐代文豪韩愈更因石鼓写下名诗《石鼓歌》,赞叹其“辞卑义重如山岳”,让石鼓的声名不仅属于考古领域,也成为文化精神的象征。 1948年,国共内战局势急转直下,蒋介石准备撤退台湾,命人将故宫珍藏分批空运。 当第三批文物装上飞机时,因超重问题,他下令将部分不起眼的石块弃置。 没有人知道,那几块被遗弃的石头,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仓石鼓。
新中国成立后,陈仓石鼓终于获得妥善保护,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石鼓馆中,与《清明上河图》、《越王勾践剑》并列为中国九大国宝之一。 它不仅是历史的实证,更象征着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文化脉络。 从牧羊人的偶然发现,到蒋介石的一次错判,再到后世对它的重新认识,陈仓石鼓的故事,像一部凝固于石上的史诗,提醒世人: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外表,而在时间与信念的刻痕里。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4 10:33 AM , Processed in 0.0447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