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意外的。 最近,好多人关注到这个话题: 医生降薪。 以至于不少医生不得不开滴滴、送外卖来赚钱养家。 有点打破认知,我不知道别人至少在我眼中,医生属于靠手艺吃饭的具备相当技术门槛的专业人士。 应该是属于比较少受经济波动影响的那一部分人。 但现在看来不是。 为什么会降薪呢? 看媒体的报道基本有三个原因: 第一,病人少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产科和儿科,人口趋势吗,没办法。 当然还有医生提到了: 居民不愿意看病了,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好,干脆减少去医院。 这可能跟就业和收入因素有关。
第二,医保控费 我倒是觉得这一点国家做的挺好的。 按照我的经验: 越是基层的医院,过度检查、过度住院、过度开中成药的可能就越大。 本质上是把医保当成创收的来源了。 我说个最离谱的例子: 有一次娃呕吐,儿科医生一上来就让住院,我说还没检查呢,她说住院不耽误,我说先检查,啥也没问就让去抽血,然后才注意到开了三大管血+扎手指+流感拭子+便检,我怒了跑去质问小孩一次抽这么多血合适吗,医生还不高兴要我签字,后来就是个简单的肠胃炎,查个小血就行了,最后又开了一堆中成药,让我付钱之后再过来拿病例,我没理她就走了。 几十块钱的事情,被搞到1000多,就算是医保也不能这么折腾啊。 当然我觉得可能不完全是医生的问题,他们也是被医院指标逼的,为什么呢? 因为医院有负债。 第三,医院负债 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事业单位,除了一部分差额拨款的,大部分其实是自收自支。 前期一些医院扩张、引进设备,形成了不小的负债,如今经济下行叠加政策收紧,现金流一下就紧张了。 怎么办? 要不从病人身上出,要不从医生身上出。 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医生多背着住院和开中成药指标。 前年吧,回老家跟医生同学吃饭,他说他们医院半年没有发工资了,我当时听了还不敢信,回头想想医院崭新的大楼,好像明白了。 怎么看这个事情: 我觉得再争议医生工资高低已经没有意义了。 似乎应该换个思路: 医生都去开滴滴了,如果你的主业突然没了或者不挣钱了,该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更有现实意义。 也去开滴滴吗,好像没那么好做了。 这么多年,滴滴可能已经成了一个行业冷暖的温度计: 2016年,北京房价翻番,我跑回来了,打车遇到一个创业失败的滴滴师傅,他以前是小老板,创业失败卖了两套房子,跟老婆离婚隔离了债务,靠开滴滴维持生活。 2018年吧,几大行业整顿,从业人员一时间找不到工作,也都靠开滴滴做为过度阶段维持生计的方式。 疫情之后,我们看到有偏远省份吃财政的基层人员也开始开滴滴了,今年还看到地方公开鼓励这种行为。 然后女司机也变多了,更多行业的人员加入了,直到最想不到的医生也加入了滴滴大军… 其实早就饱和不挣钱了。 想来想去还是那个思路: 降低负债,保证现金流,至少留足半年的失业资金,另外搞点副业吧,如果是兴趣相关就最好了。 国外流行的零工经济,是不是也是这么来的。 可以留言说一下,你主业之外,有没有别的赚钱的办法? 就这样。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4 09:10 PM , Processed in 0.0447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