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痛久了,农民工还能好? 11月13日,农字口召开全国乡村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好返乡回流脱贫人口促就业专项行动,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 换句话说,还是要鼓励出去打工,否则留在家里只能有可能返贫。 这与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过去了5年时间。 巧的是,13日同一天,国外有媒体称,当下正处在一种“外强中干”的矛盾状态:国际舞台上强势表现,长袖善舞,但普通人的生活却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脱贫当然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成绩,但看实现的路径,守成有些难度。 农耕时代,主要生产要素为土地和人口,这也是古代战争主要的争夺对象。这时的空间经济是平面的,土地甚至比人口还重要。 而到了工业尤其是数字经济时代,土地、人口之外,还多了手握资本的企业家这个最主动的生产要素。城市是三维立体的,人口得以集聚、资源得以高效配置,因此国土空间重要性下降,这便是最近几十年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本质:培训、吸引最优秀的资本(企业家)。体现在战争上,除了俄罗斯,现在战争不以争夺土地为目标的原因。体现在经济空间布局上,移民、人口集聚成为趋势。
资料图 因此,同样的一块钱资本投下去,在杭州、兰州、凉山农村产生的经济回报完全不同。非要往农村投,相当于将城市上缴的本可产生更大投资效益的税收,投向收益率为负的地区,这违反市场配置资源规律,不可持续。因此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乡村振兴,都在产业振兴这个环节上有些卡壳。 与产业集聚相匹配的是人口集聚。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抢人,这符合经济规律。“一高一低,方成瀑布,一平一静,终为死水”,资源与人口的差距本来就能带来经济发展的势能,人力拉平区域差距却可能阻塞经济流动。但随着税收流向农村,人随钱走,本应移民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人口滞留农村,人为地打乱了市场配置劳动力的节奏,也迟滞了这批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从13日这个会议的情况看, 滞留农村的这些人口,事实上出现了严重的就业问题,说明农村的产业振兴尚未实现。 我一位朋友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企业家和专家,他有两本相关的著作,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论述。 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看,内地,尤其是农村,很难发展工业和三产,最有可能的是农业。于是,养鸡养羊、种花栽果成为振兴“产业”,基本上都拿到了巨量的补贴。 而对正常的经济体来说,补贴扭曲市场,也是贸易战的焦点之一。 事实上,补贴造成供需失衡,原本赢利的农业企业不少已经破产。 我读大学时,政治老师讲过一句话“真正的解放农民是消灭农民”,意即农民城市化,一个现代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农民。 事实上,脱贫之所以能够实现,相当部分收入仍然来自打工收入。 如果现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被迫返乡滞乡,大规模返贫并非不可能。我一家杭州郊区的亲戚,最近从工作了20年的上海返乡,孩子也转进了乡镇的中学。夫妻俩正准备在杭州市区找工作,但也很难。 至于城里,现在的情况也很严重。打工人最担心的是9点一到办公室,发现老板连夜搬走电脑跑了。 记得几年前,一位河北籍员工对欠薪的杭州老板说,我管你卖女儿还是卖什么,总之要付我工资。 不知现在还会不会这么说。 从老板、城里人、农民工,这是周身寒彻了。 今天一个群里的朋友在讨论,说有些行业现在朝气蓬勃,经济企稳的迹象非常明显。 但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又很难看。国统局说,今年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8914亿元,同比下降1.7%。 总体而言,贸易战加上产业转型的原因,找工确实难了。 相比之下,日本高校毕业生将近100%的就业率,着实令人眼热。 可能又会有人要求我给出方案,说实话,现在的大局不是民生,而是祖国统一。 看看15日晚上各大官媒的报道,仅联播就3分钟,气氛已经到位。
在我们身边,对待战争的看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认为国事与己无关,岂知国事渗透到每个毛细血管,微小的波动也是切肤之痛。 另一种认为自己会成为战争对象,这又是不了解自己的价值。现代兵器很贵,我们这种普通人没有战略价值,打我们等于纯粹的浪费,真不用担心性命之忧。 只是,战争对经济的影响,那又是真切的。 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约81.7万至100万名具备高技能的青年专业人士外流。他们具有较高的收入、社会资本和教育水平,这对俄罗斯经济来说是长远的痛。 想起一桩往事。正好是10年前年底,有个省宣布消除贫困,好巧不巧,当天的省媒刊登了一户贫困家庭的悲惨故事。省书记在登上飞机时看到了这个报道,大怒,这个记者便消失了,最近听说在泉州开元寺旁开照相馆。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5 07:12 PM , Processed in 0.0453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