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不仅是厨房中的调味品,还可能在改善血糖、血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东南大学团队发表在瑞士《营养素》杂志上的新研究就证实了这一点。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告诉你怎么吃蒜最获益。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多个医学数据库筛选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分析了22篇文献和29个试验。
结果显示,食用大蒜的人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食用大蒜可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研究者表示,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如大蒜素、硒元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的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调节免疫力,还具有降糖调脂的作用。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介绍,大蒜不仅适用于调味、配菜,本身还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 真正让大蒜在蔬菜圈具有相对优势的是,它含有非常丰富的硒元素、类黄酮和有机硫化物,尤其是大蒜素:
做饭经常放蒜的人,更具有以下健康优势。 大蒜富含的铁、硒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硫化物,可抑菌消炎,预防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介绍,大蒜对维持肠道菌群健康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特有的“大蒜素”能抑制和杀灭肠道有害菌,而“大蒜多糖”则有助于增加益生菌的数量。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全科医学科主任医生孙德锦说,大蒜在人体内会与维生素B1结合生成蒜胺,可为脑细胞提供足够能量,使思维更敏捷。 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营养与癌症》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日食用洋葱和大蒜,有助降低乳腺癌风险。 研究数据显示,大蒜食用频率与风险呈负相关,其中每日食用超过1次的参与者,其乳腺癌患病风险比不食用者降低了67%。 大蒜最好生吃。当大蒜细胞破碎(如碾碎或切末)并与氧气接触后,能充分生成其核心保健物质——大蒜素。建议碾碎后静置10~15分钟再食用。 虽然生吃大蒜营养损失较少,但大蒜素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每天生吃2~3瓣获益最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泻患者应避免生吃。 对于喜爱吃蒜但肠胃功能较弱或者怕烧心的人,可选择将大蒜炒熟或蒸熟后食用,既能去除大部分辛辣刺激,又能保留迷人的蒜香味。 若用于烹饪,为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素,应避免长时间高温烹调。
食用大蒜后,其含有的硫化物会导致口腔异味。苹果、菠菜、芹菜、绿茶和牛奶等食物中的酚类化合物,能有效分解这些硫化物,帮助减轻蒜臭。 不同蒜制品,各有拿手活儿 中国注册营养师张海英介绍,市面上有很多大蒜制品,它们在营养上各具特色。 腌制后,大蒜辛辣感明显缓和,蒜臭味减少,同时产生了烯丙基硫醚等风味物质,吃起来酸甜香脆。不过,腌制过程对大蒜素有一定的破坏。 酱菜类食材一般偏咸,属于高钠食物,要注意控量,每天吃三五瓣即可。
火蒜是广东河源、开平一带的特产,是将鲜蒜用稻草或炭火熏制15天左右,让蒜脱水并沉积出金黄油黑的成色,可用来制作菜肴。 火蒜脱水后,能抑制细菌微生物生长,所以保鲜期达半年以上。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等成分也进一步浓缩,能带来抗氧化、降血脂等健康益处。 黑蒜是鲜蒜在一定温度(50℃~90℃)和湿度(70%~90%)下,发酵制成的产品,有效降低了刺激性气味,使大蒜质地变软,甚至有果冻口感。 与鲜大蒜相比,黑蒜免疫活性更高,有助促使机体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 蒜蓉酱是将大蒜剁碎后,搭配盐、糖、油等调味品制成的,加入辣椒的蒜蓉辣酱尤其受欢迎。 做成蒜蓉辣酱后,爽辣开胃,抗炎抗氧化效果更强。但作为调味料,蒜蓉酱的钠含量较高,有些还有高油风险,每天不宜超过1勺。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8 08:52 PM , Processed in 0.0461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