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区华人聚居的万锦市正在考虑修改分区规划,允许在大多数低层住宅用地上建造最多四个住宅单位。 市府官员表示,此举可增加住房选择,但部分居民担心,这可能会给基础设施带来压力,并改变社区原有风貌。 ![]() ![]() 根据安省《规划法》(Planning Act),房主目前可增建两套附属住宅(additional residential units,ARUs),如地下室公寓或后巷屋(coach house),也就是每块地最多三户。 此次提案作为万锦市住房加速基金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将允许最多增加三套 附属住宅(ARU),共四户,适用于独立屋、半独立屋及镇屋。 市府工作人员的报告指出,该提案与省府推动的“温和增加密度”一致,同时区分了不同土地类型。 例如:
此外,任何增建都需符合现有建筑规范、停车要求及市政配套标准。 ![]() 居民意见不一一些居民谨慎支持这一改变,认为这是缓解万锦住房紧缺的务实之举。 在万锦长大的Andrew Dang表示,飞涨的房价已将年轻家庭推离市场。 他说:“房价飙升,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温哥华和渥太华等城市推行类似措施后发现,提高密度反而降低了市政服务成本。没有新家庭,社区就会逐渐衰落。” Darryl Simmons最近被市府拒绝后,向安省土地法庭(Ontario Land Tribunal)上诉,并胜诉获批建造后院套房。他认为,额外的住宅单位可以在现代化与历史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且及时的举措。允许加建让家庭有更多灵活性。我的经历也说明,只要沟通良好、设计周全,历史保护与现代家庭需求是可以并存的。” 同时,也有不少居民强烈反对,担心交通、停车短缺和学校过度拥挤等问题。 在该社区居住多年的Nita Gupta表示,这项提案“会给社区带来巨大压力”。 她说:“供水、污水处理、停车、收垃圾……这些系统从来不是为这种密度设计的,社区风貌会被改变,拥堵和安全问题只会变得更严重。” Aisha Ansari则质疑学校、医院和道路是否能承受压力。她说:“原本设计容纳 600名学生的学校如今已有800多名学生,还有几十间临时教室。本地医院急诊的平均等候时间达8到12小时。我们已经超负荷了。” ![]() 万锦市议员们也对此意见不一。 其中一个挑战是,如果市议会否决该附例(bylaw),可能会危及5880万加元的联邦拨款,此资金用于一系列可负担住房项目。 地区议员李国贤(Joe Li)指出,许多房主可能已经在私下增建了额外单位,但不敢申请许可。 “这项修订能带来透明度,”他说。“只要遵守规则和安全标准,我们并不反对,我们只是想确保所有居住空间都是安全、宜居的。” 市长薛家平(Frank Scarpitti)为该计划辩护,称其是城市更广泛住房策略的一部分。他说:“万锦是大多伦多地区的一部分,增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已经为多元住房类型建立了框架。” 但市议员杨绮清(Amanda Collucci)表示,许多老社区并不是为这种密度设计的。“这些社区大多建于50或70年前,”她说。“增加更多单位可能会压垮道路和废物系统。” 她补充,她不认为加建是提高住房供应的最有效方式。“当你给房子加建一个单位,这个房子的投资价值就会上升。原本100万的房子,立刻变成能产生租金收入的物业,价值更高,这并没有真正帮助想买房的人,反而鼓励炒房,推高价格。” 地区议员Jim Jones也反对该计划,认为这让万锦走上错误方向。 “看看温哥华,他们把增密规划在公交枢纽周边,并纳入一个完备的系统,他们的交通使用量是这里Metrolinx的十倍。问题是,我们要蔓延式发展,还是要智慧增密?是,住房是个问题,但交通也同样严重。每条街都在堵。我们需要更好的方式让人们移动。” 由于议员和居民分歧严重,尚不清楚该附例何时会再次提交表决。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多伦多市,一块低层住宅用地一般允许主住宅和一套第二套房,同时市政府批准“多单元住房”计划,所有社区的低层住宅房主均可以翻建多达四套单元的住宅,以及一个花园屋或后巷屋单位。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20 07:27 AM , Processed in 0.0446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