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再次抛出惊人言论,他说:“我有两个大学男同学已经死了,都是家庭条件很好,但俩人没有抵抗挫折和不幸的能力,一个抑郁癌症死亡,一个精神失常跳楼。而像我这样的,从黑暗中走出来,看得见星星和月亮,也忍得了在黑暗里。”
人这一辈子,为了升职加薪熬夜改方案;为了业绩冲刺连轴转应酬;为了所谓的成功把身体当陀螺转。直到某天,身体亮起红灯,才猛然惊醒:世间所有的得到,都需要健康作底色。
俞敏洪也是那个拼命奔跑的人。他曾在访谈中说道:“看着那个打开的窗户,我就一心一意想跳下去.......但是我当时已经有了孩子,我知道这个肯定不能跳,所以我是穿上了羽绒服在渥太华的零下30°的大街上走了4个小时。”
俞敏洪反应过来:“如果拼了命,英年早逝的话,和不那么拼命,而活到八九十岁,看世界变化,我认为不那么拼命活八九十岁,是一件更加合算的事…”
在这个主张“速度优先”“内卷狂飙”的时代,耳边充斥着“996才有前途”“年轻就要拼命”的声音。太多人把熬夜当成常态,把加班当成荣耀,殊不知,这些“燃烧自己”的操作,都是在透支未来。
正如冯唐所说:“内心强大到混蛋,得癌的几率就会少一些。”
冯唐,这位横跨医学、商界、文学三界的“鬼才”,在协和医学院求学八年,见惯了太多因为情绪失控、熬夜加班、长期焦虑而走向绝境的生命。上百个癌症患者在他眼前昙花一现,真正活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
正因如此,他转身离开手术台,赴美读MBA,开始一段完全不同的旅程。他说:“我在手术室里切除了太多由情绪长出的毒 瘤,现在,我想教人如何不让它们长出来。”
他后来在《有本事》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混蛋生存法则”:
——遇到烂人烂事,默念:“关我屁事”;
——遭遇打击挫折,先问:“会死吗?不会?那就继续。”他讲得冷酷,但却真实。冯唐认为:这个世界往往更欣赏果断、决绝、能扛事的人。越是敏感、心软、宽容,就越容易成为他人情绪的垃圾桶,被牵着鼻子走。
当年他跨界当主持人,被骂得狗血淋头;翻译《飞鸟集》被网友群嘲,但他始终不改初心:“我为什么要管别人骂我还是夸我?我做我自己,自由自在更重要。”
“特立独行”、“恣意洒脱”、“狂放不羁”这就是冯唐的标签。他的人生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快乐,从来不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
当他在麦肯锡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又转回国内,入职华润。在华润工作5年,就帮助华润走向了世界500强。
从麦肯锡到华润,再到中信资本,如今身家已达8亿的他早已看透了人情世故,悟透了城市的秘密。
多次成功跨界,次次达峰,成为多面英才。冯唐最大的本事,不是写书写小说,而是一身的本事,《环球人物》评价他:“既能做成功的商人,又能做文艺的作家。”
如今,年过半百的冯唐,放下一身的名利,用更多的时间居家读书,喝茶,赏古玩,并决心把一生的智慧都公之于众。于是,他耗费了3年的时间,把这一生的智慧都写成了《有本事》,希望能给予当代年轻人一些指导。
冯唐说:“医生和作家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治疗身体,一个治愈内心。”
书中记录了冯唐10年麦肯锡战略规划经验,5年华润医疗集团创业心得,5年中信资本投资管理启示,这20年来踩过的坑,吃过的亏,做错的事的经验总结,核心围绕的是赚钱、成事,通过知己、知人、知事、知智慧等多方面详细解析。
冯唐始终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减少杂念,专注于眼前的任务。通过自己的经历,他证明了勤奋、专注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俞敏洪说:“跨界高手,我见过不少,但真正能把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分享的只有冯唐,他的书很值得一读!”
如果你正焦虑人生的方向,正挣扎职场的泥沼,正迷茫成长的路口,那就翻一翻这本《有本事》。它或许不能立刻让你逆袭成功,但能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