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21日在智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量汽车供应链的中心,动力电池、芯片、软体将成为未来供应链竞争焦点,但需要注意这三大领域存在著很大的不确定性。 澎湃新闻报道,江汽集团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魏沈平,也认为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成为超越效率的核心竞争力,关乎产业发展与安全的主动权。芯片、动力电池等一系列问题等都会对供应链造成很大的冲击。 张永伟指出,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更迭可能会对供应链造成很大的挑战。目前,液态电池还处在创新活跃期,同时,固态电池研发也不断取得进展,业内最乐观的预期认为2027年固态电池可实现小规模产业化,这种加速的技术创新,对供应链而言,意味著在过去的技术阶段所建立起来的、庞大的汽车动力电池产能,很可能会因技术的迭代,而转变为落后产能。 针对芯片,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汽车研究所副所长黄宏成指出,目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快速崛起,尤其是在高难度的汽车算力芯片方面,已有地平线、华为、黑芝麻等企业成为重要支撑力量,但中国芯片企业的国产替代多数集中在设计阶段,在生产制造方面依旧存在挑战。 在汽车软体方面,张永伟提到,汽车作业系统虽然价值占比小,但是切换代价巨大,“过去我们的电脑、智慧手机都经历了这种作业系统依赖他人的发展阶段,所以汽车的作业系统是不是一开始就实现自主可控,这也值得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高度关注。” 中汽创智战略规划部总监陈坤龙认为,能否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打通资料壁垒、强化技术软体,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暂时领先迈向持续引领的关键。他表示,近期有传统厂商如宾士、BMW、福斯等与博世等企业成立软硬体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邀请了辉达(Nvidia)、高通等企业加入,目的在打造“芯片+作业系统”联盟以构建技术壁垒,虽然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优势与技术壁垒,但值得全行业的注意。
图为宁德时代的神行动力电池。(新华社)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23 07:01 AM , Processed in 0.0437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