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评论分析文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答辩时,因发表了“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言论,引起中国激烈反弹,并掀起一系列对日政、经抵制,两国外交关系出现高度紧张。最新发展是,26日与在野四党领袖举行党魁讨论会时,高市早苗(答复)表示:“台湾有事”是否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将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所有资讯来判断。此外,她也申明:(日本)与台湾仍维持非政府间的实务关系。并提及:日本已在“旧金山和约”放弃所有(对台)权利及权限,没有立场认定台湾的法律地位。 无论这是否代表高市早苗态度“软化”,至少她确实没有再就台湾议题,于言行上进一步刺激北京,甚而解释7日的答辩真义是:“因为是举具体事例来问(当时议员明确问及若台海遭封锁),所以我认为自己是在那个范围内『诚实作答』。”随后,立宪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在党魁讨论会结束后受访时则说:“这次(高市)已不再提及具体例子(指“如果(中国)对台湾进行武力攻击,以战舰进行海上封锁,伴随其他手段,就可能构成(日本自卫队)武力行使”),我认为这可视为事实上的撤回(台湾有事、日本有事)”。 野田佳彦代为解读“撤回”,自然是有日本国内政治的必须,不过,实际上日本(高市)立场和态度的对外传达,或者更具意义。 镜头拉到联合国。22日,中共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特别针对高市早苗言论,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递交一封信函,指名道姓,斥责日本、高市早苗就台湾问题发表了错误和危险言论,他要求收回发言。 两天后(24日), 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山崎和之紧接著也致函古特雷斯,但既不是向中国致歉,也没有“撤回首相言论”的意思,而是反驳中国信函对日本的指控。同时,山崎和之在信函中特别写到一段: “日本一贯尊重并遵守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并积极致力于维护和加强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世界某些国家以不透明的方式持续扩张军事能力。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不顾邻国的反对,继续试图以武力或胁迫手段单方面改变现状。 日本反对并与之划清界线。” 山崎和之再于信中强调,“台海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对日本,对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皆至关重要。我们重申一贯的立场,希望台湾问题透过对话和平解决。” 若长期观察日本外交风格,可以理解,日本的外交辞令,向来确实比其他国家都更倾向使用隐晦(隐喻)的修辞,不仅用于描述国际现况,也为此塑造了谈判、联盟形成和冲突解决的空间。正如收录在《欧洲国际语言学杂志》里一篇文章写到的:日语沟通中最广为人知的特征之一是──偏好间接和非明确的语言行为,它且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外交话语。 借用这一认知,回看山崎和之的信函,的确,就算要批评中国,日方也未如中方(傅聪)批评日本、高市早苗时那样直白。除非是明确反驳中方对日本的指控,否则山崎和之终究是采取了“某些国家”、“一些国家”等用词,保留、避免直接对抗的陈述,显现了日语沟通中,那种透过委婉、模糊以保持基本礼貌的形式。 不过,任何和日本有交涉经验者(尤其外交领域)都可明白,表面上日本人讲话好像总喜欢拐弯抹角,但它所代表的,却从来不会只是纯粹讲求礼貌,当然也隐含了深思熟虑的修辞策略,尤其在外交上为同时维持对话尊严和保护国家颜面的时候。所以,山崎和之看似是以“某些国家”、“一些国家”迂回指涉,实则,已明明白白传达了日本现下对“中国”的评价。所谓“某些国家”、“一些国家”,指的当然就只有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当然就是指“改变台海现状”;日本反对并与之划清界线的“之”,也当然就是“以不透明的方式持续扩张军事能力,和试图以武力或胁迫手段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中国』”。
高市早苗资料照片 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再者,中国在给古特雷斯的信函中,附记强调“这封信将作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文件,并分发给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同样的,山崎和之也在信件署名上,写到:我们恳请将本函作为大会正式文件,在议程项目 120“联合国决议的执行”下分发(给联合国会员国)。 山崎和之的信函,既已“作为大会正式”,并分发给各会员国的文件,日本的立场和态度,便是通过联合国场域“诉诸国际”了。也就在这一来一往,国际上或许看到中国“气噗噗”的模样,却也知悉到,日本并没有打算在“台湾有事”这题上做出满足中国的退让。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5, 2025-11-28 08:18 AM , Processed in 0.0443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