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大叙事,我写了很多篇文章了。 就像前几天在南极看企鹅的老俞,张口意义,闭口理想。 老俞终归还是老了。 但回到现实中看,犹如梦幻和空中楼阁。 宏大叙事是个啥,我不再做具体叙述了,读下面几篇文章即可。 宏大叙事该不该吞噬个体声音? 宏大叙事中的人从众。 曾经的硬汉怎么就被群嘲了? 要说,太多的人都在宏大叙事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尤其是上个时代与经济发展高度同频的人们。 这些人张嘴不是国家、就是民族,不是立场,就是主义,调唱的一个比一个高,事干的一个比一个脏。 可如今时代早已变了。 啥变了? 人们的内心世界变了,更加注重自己作为一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和实际感受。 人作为人而成为人不是作为人而成为某种人这种认知路径变了。 人们开始慢慢地解开这些宏大叙事的包装,不是因为人们变得自私,而是终于明白: 某些宏大,不过是为渺小个体准备的精致牢笼,终极一生又为何要为这些遥不可及的叙事来买单呢?
宏大叙事,为何今天不香了? 曾几何时,我们被教育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要将自我消融在更崇高的目标中。 这些口号听着好像也没什么错,但当它们变成无视个体价值的枷锁时,问题就来了。 环顾四周,往往那些热衷于宏大叙事的人,活得越为精致利己。 拿职场来说吧,多少人被老板们的大饼和口号连哄带骗熬夜加班,身体搞得跟个病猫一般,终于熬到公司成规模了、上市了,老板却套现离场了,就留下了曾经被冠以宏伟使命的自己在风中凌乱。 从996是福报到牺牲一代人,这些包裹着糖衣的宏大叙事,内核往往就是赤裸裸的剥削。 人们发现那些高高在上的叙事与自己的实际感受严重脱节时,怀疑便产生了,生活真实的疼痛感贯穿日日夜夜。 不由得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你却那么潇洒?为什么我的痛苦在宏大的目标面前变得如此微不足道? 原来宏大叙事的光,只照亮了既得利益者。 接着聊这个道德棍棒,说宏大叙事,避不开它。 王尔德说:恶人最大的成功,是说服世界他们做的都是好事。 那些热衷于挥舞道德棍棒的人,往往也是最擅长把别人推上前线,自己坐享其成的人。 自己干的尽是些下三滥,还让别人坚守道德底线。 左拥右抱是你,正义凛然也是你。 架着道德的喇叭,吹出去遍地的寸草不生。 还有一些人,每天转发各种震惊世界、西方胆寒的文章,每当有负面新闻,他必留言:多看看国家取得的成就、不要只盯着阴暗面。 现实生活中诸事不顺,却总能在国际新闻评论区找到了存在感。 当邻居家孩子要出国留学时,他立刻一顶不爱国的帽子扣下来。 习惯性用远方的宏大,掩盖身边的无能,这是多么便捷的精神胜利法。 这些人太迷恋挥舞道德棍棒,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存在感。 挥舞道德大棒,感觉能让他们瞬间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仿佛自己真成了历史的推动者。 可问题就在于,他们沉迷于宏大叙事,善舞道德棍棒,但宏大叙事并没有带他们玩,就是一种被耍了自己还在哪乐呵呵的傻笑。 在某种程度上讲好像也是受害者,但也活该。
(示意图)
宏大叙事是假大空的遮羞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真善美不论是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都应该去秉持的基本态度吧。 至真胜于至伪 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诸位应都晓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横渠四句是崇高的理想?还是残酷的现实? 这话没有错,是理想,是信念,也是很多有志之士始终坚持的圭臬。 如今再说这些话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蹊跷。 再看诸多企业,什么诚信赢天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这些牌匾挂满了老板们的办公室。 这本该老祖宗留下来的人生格言再结合他们的实际操作总是有些辣眼睛。 工资都不能按时发、社保都不愿意给员工缴纳。 管这叫诚信赢天下吗?叫厚德载物吗? 《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之所以敢说真话,是因为他还没有被宏大叙事绑架,纯良秉直的天性不容得他说假话。 今天人们开始选择做那个孩子,不是因为愤世嫉俗,而是因为明白了。 真正的价值,不应该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人生的意义是由自己选择并赋予的。 文末之际,稍微总结一下。 我并非全盘否定宏大叙事,而是宏大叙事不能落下个人,更不应该以牺牲个体价值和真实感受为代价。 当再次听到宏大叙事时,先问三个问题。 1. 这个叙事尊重你的具体感受吗? 2. 倡导者自己在践行吗? 3. 它提供改善生活的具体路径了吗? 如果没有,请慎重对待。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那为什么出发? 当然是为了活得更好,为了使自己作为人能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5, 2025-11-28 06:45 AM , Processed in 0.0455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