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20载维基 一个词条遭改近1600次

2021-1-19 01:59 AM| 发布者: NaT...| 查看: 62| 评论: 0|来自: 上报

维基百科没有向其他硅谷寡头一样对中国跪低,迎合天朝观念自我设限,但仍遭中国迂回地长臂渗透。(维基百科)

数位启蒙再出发

1月15日,维基百科迎来了20岁生日。和吸金又吸睛的硅谷同行相比,平实朴素的维基百科在人气上依然保有一席之地,据网络分析公司Alexa Internet统计,目前维基百科流量位列世界第13位,次于Google、Facebook、Amazon,领先于Apple、Microsoft和Instagram。廿载拓荒,维基百科以200多种语言提供了5500多万篇条目,仅英文维基百科就有620多万篇条目,以每册700页计,将英语维基百科条目列印成纸本将超过7000册,读者不眠不休地通览,得花上21年时间,它将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贡献也最大的百科全书。

一、另类平台

维基百科的前身是1999年创立的网络百科全书Nupedia,词条经由专家执笔和同行评审的严格流程,以保障和传统纸本百科全书一致的权威性。然而,繁琐的流程设计和极低的词条产出率这使得它在数位世界中无法吸引大众。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利用Ward Cunningham开发的团队协作软体Wiki改进Nupedia的审核流程,由此形成了今天广受关注的维基百科。

2003年以前,维基百科靠自建的入口网站Bomis维持运营成本,后因网站入不敷出,为保证内容的中立性转向以小额募捐来维持营运,网民合写与非盈利两大特性奠定了维基项目成功的基石。创立20年以来,维基百科有30多万多位活跃的编辑自愿提供时间来撰写或编辑词条,每天还有成千上万的注册用户参与编辑、添加条目,构成庞大的词条存量与增量,而凭藉利他精神和严格的编纂质量控制体系,网民合写的维基百科词条质量不逊色于传统专家执笔的大英百科。

进入新世纪,诸如大英百科等传统纸本百科全书也将内容搬上网络,维基百科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使用使用网络呈现,而在于知识平民化,知识产出的权柄从专家学者下移至普罗大众,"自由分享知识"正是维基百科的精髓。

而作为社群网络平台,其运营方式也显着区别于硅谷科技巨头。由捐赠维系运营的维基百科没有利润不必逐利,使其专注于其条目编纂,没有算法推荐或斥资扩张,在芜杂纷扰的时代自然累积人气,非盈利的路径独树一帜。

而在知识分享上,自由内容许可的维基百科和硅谷科技巨头构成源与流的关系,透过数位助理、搜寻引擎知识面板等形式流向网民,完成知识的共建和共享。

群众平等协力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凝聚了社群网络的基本价值,条目多样化的语言更提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绝佳平台,纵横观察,在建立和编织世界知识上, 维基百科早已超越工具书或资料库的范畴,成为绝无仅有的一座资讯生态系统。

二、痼疾与新患

廿载来,乌托邦般的维基百科项目可谓赞誉和疑虑同行,除了不时出现资金紧缩、编者和读者间规模落差、管理员官僚主义、编者规模温和衰退、编者地域、性别不均等面向外,最大的隐患也正在于成就它的开放特性上——既带来可观的容量和质量,成为求知的绝佳起点;也带来了违反中立原则的恶意篡改、公器私用的问题。

这种公器私用的侵蚀,既来自商界,也来自政界,企业可以在百科进行企业形象包装,消抹负面信息,增添有利描述,而政府/政党/政客可以自我洗白或抹黑对手,素不相识的网民也可能基于意识形态之别将维基百科变成虚拟战场。前者的案例包括Kinder公司藉香港举办中文维基年会之际,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动员网民在词条下撰写旗下产品缤纷乐的正面评价;后者的案例则有印度政治两极化传导至维基百科,谎言、阴谋论以及新冠疫情虚假资讯等充斥其间,编辑战此起彼伏,维基百科立场受到执政党印人党和反对党国大党两派政治力量共同诋毁。

除了传统政商公器私用,另一个新的疑虑来自中国/俄国等极权/威权大国,它们一方面怀疑维基百科的立场,一方面动员民众长臂渗透,以扩大特定叙事的影响力。

以中国为例,维基百科去中心化的组织形态,对讲求思想一律的专政体制是潜在的挑战,后者将资讯控制视为是一种维持政局稳定乃至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将维基这只特殊的果冻钉在墙上经历了漫长的力道渐变:从封锁特定涉政敏感条目到封锁特定语种全站,从时开时禁到永久封印。2015年,维基百科迁移到HTTPS协议,无法阻止特定条目页面,只能完全阻止或全然放行,中国选择了后者。数位铁幕围绕着天朝的禁脔——天安门事件徐徐落下:2004年15周年前夕,维基百科中文版开始被防火墙长城间歇性阻止;2019年30周年前夕,所有语种的维基百科被全盘遮罩。

万幸的是,维基百科没有向其他硅谷寡头一样对中国跪低,迎合天朝观念自我设限,维基百科创办人吉米·威尔斯拒绝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审查要求,在道德一响黄金万两的地心引力下,不摧眉折腰实属难能可贵。在2013年维基媒体国际大会上,他受访回应,维基百科永远不会配合中国政府包括网络实名制有关限制信息的要求,两年后的乌镇网络大会上答记者问时亦秉持同样立场,"维基百科永远不会为在中国稳定运营而过滤敏感资讯"。掷地有声的原则宣示让一众标榜不作恶,却戴上遵守当地法律的假面,堂而皇之地作恶的硅谷寡头相形见绌。

不幸的是,无法准入改造,那就迂回地长臂渗透。中国的网络控制在传统的对内遮罩之余,触角也日益高调的向外延伸,以纠正所谓的海外网站纠正涉华偏见,维基百科上特定主题定向编辑战便是其中的冰山一角。2019年10月,BBC Click节目的调查发现,诸如台湾是国家还是中国一省、尖阁诸岛/钓鱼台是东亚岛屿还是中国的固有领土、1989年在北京发生的是抗议活动还是平息反革命暴动等22篇政治敏感的词条被定向修改近1600次。

因维基百科的免费开放,事实上成为世界知识的首要来源,关键词条细微但异质的变动会直接反映在Alexa和Siri等智慧型个人助理查询和反馈上,如此,中国宣传掺沙子般地渗入世界资讯管道,干扰原本传播知识的功能,在本土网民因网络封锁反制管道不畅的情况下达到大外宣的目的,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暗角。

不过,也不能以偏概全,以上痼疾与新患相信都可以透过技术性手段预防和解决,维基百科在条目质量上匹敌传统专家执笔的百科全书,最大的保障机制便是严格的编纂体系带来的自净能力,包括中立观点(Neutral point of view)、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非原创研究(No original research)和回退不过三(Three-revert rule)等规则,且编纂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适时微调,例如4年前禁止英国小报《每日邮报》列入可靠消息源,去年美国总统大选提高编纂门槛,创设30天以上、修改条目500次以上的帐户才能编辑条目。正是有了这些自我修正机制,维基百科才可能行稳致远,实现用理性精神与原则提炼事实,即时描绘真实世界的变迁,而不是特定势力所希望形塑的样貌。

数位启蒙

维基百科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末的技术优化主义,认为普通民众可以利用网络和电脑当作知识解放和启蒙的工具,人人都可以透过网络获取知识,进而贡献知识。

时光倒流300年前的欧洲启蒙时代,大众的思维方式同样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觉醒,观念的坐标从教条转变为理性,为制度的转轨铺平了道路。

启蒙运动作为思想运动,观念的扩散必不可少。观念从启蒙思想家借由商人的图书出版扩散至大众,进而超越国界,承担启蒙观念的物质载体正是百科全书。1772年,以狄德罗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者们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编写了首部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即Encyclopédie。

Encyclopédie之所以被视为现代知识的源头和丰碑,不仅是因为它提供了囊括万物知识汇编,还在于它阐述了这样一种认识论:知识来自理性,而不是来自教会和世俗权力宣扬的教条,政治权力词条中,国王的权威被降低为是由人民的允许才获得的,而在道德与政治词条明示自然法理论,挑战波旁王朝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因而发行初期遭到相当程度的封禁和污名化。

Encyclopédie卷首插图《真理圣殿》。(维基百科)

透过《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发行,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在认知来源方面是重新确定了人的位置,并把上帝拒之门外,而一旦读者学会这种使用理性的方式,他(她)们就会发现所处的制度中随处可见的荒谬和不义,《百科全书》鼓励了读者独立和反抗的精神,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触媒。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Encyclopédie同一时期,大陆另一端的大清帝国同样编纂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收书3500多种,分装36000余册,典籍集成堪称完备,编纂规模相当于前者的44倍,但和挑战正统教条的启蒙思潮不同,寓禁于征的隐藏动机让《四库全书》披上了维系正统、传宣王命的愚民阴影。

300年过去,资讯孤岛内同样出现了淮橘为枳的奇特景观,诸如百度百科的本土替代品,不仅大量转载、篡改维基百科条目,对于事关大政方针的条目更是自主净身和消毒,不越雷池一步。对此官府仍嫌正统性不足,以俄为师在数位化时代不计成本地编纂国定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不合时宜更不自量力地对标维基百科,试图重塑定于一尊的权威。奇特来自于专政控制逻辑和社群网络开放形态内在矛盾——为参与国际竞争鼓励创作,又垄断真理而作茧自缚。

在18世纪的欧洲,Encyclopédie不可避免的带有精英底色以及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的商业逻辑,而21世纪的Wikipedia则透过技术赋权跳出了商业营收和精英自上而下传播的窠臼。不过,世移势易,当今限制知识传播的不再是宗教或世俗权力,而来自于数字平台和数位寡头——虚假新闻、隐私侵犯、算法操控,不一而足。

社群网络发明初期的愿景与价值观在监控资本主义时代受到了损害,数位寡头深陷操弄泥潭,反向凸显"另类平台"的可贵。维基百科的文化认为知识应是开放共享的,来自可靠的证据以及理性善意辩论,而不是为特定势力所垄断,这和启蒙精神的遥相唿应。具体而言,维基百科能有效地解决违规资讯,保证平台品质,破坏条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移除违背规则的用户内容则只需要数分钟甚至更少,其他大型数位平台则正好相反,破坏如山倒,恢复如抽丝。

当然,维基的既有优势难以被其他商业化的平台简单移植,但两者之间却可以相互配合,完成众多"向善"的在线项目,比如和维基精神最切合的"事实核查" 项目就可透过合作与众包推进,如2018年以来Facebook和YouTube在特定资讯底部标注对应的维基百科词条链接以正视听、WHO透过维基百科提供疫情的资讯防止资讯流行病(infodemic)。

从草创迈向成熟,廿载过去,维基早已超越查阅五花八门知识的工具,成为改善知识与资讯环境的平台和先驱,证明了在正确的运作设计下,群众的智慧能够得到理想程度的激发,在协力与对话中通往更好的公共生活。透过与大学、报馆、出版社、NGO合作培训,动员更多的志工加入维基和类维基项目的行列,让维基精神在后真相时代再出发,是数位启蒙未来可为当为之事。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5-15 03:18 PM , Processed in 0.0459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